問題詳情

37.有國小五年級學生家長建議老師在課堂中加強道德議題的教學,將學生道德發展提升至「後習俗道德期」(post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假如你是該老師,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理論,應該怎麼對家長說明才正確?
(A)學生上了國中,才能達到「後習俗道德期」
(B)五年級學生很難達到「後習俗道德期」的水準
(C)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宜遵循自律而後他律的原則
(D)研究顯示,大部分學生在五年級已進入「後習俗道德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6607
統計:A(1079),B(10793),C(1136),D(1253),E(4)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幼兒道德發展、Kohlberg

用户評論

【用戶】Yi-Ting Hsia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柯柏格(Kohlberg) 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論: 期別發展階段心理特徵一前習俗道德期(道德成規前期)【9歲以下】1避罰服從取向只從表面看行為後果好壞。盲目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2相對功利取向(享樂互惠取向)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為的好壞。二習俗道德期(道德成規期)【10~20歲】3尋求認可取向(好孩子取向)尋求別人認可,凡是成人讚賞的,自己就認為是對的。4遵守法規取向(法律與法治取向)遵守社會規範,認定規範中所定的事項是不能改變的。三後習俗道德期(道德成規後期;自律期)【20歲以上】5社會法制取向(法治觀念、社會契約取向)了解行為規範是為維持...

【用戶】Jamie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A)大學(C)他律而後自律(D)國小五年級約在習俗道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