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下列何人提出「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來闡述權威之運用?
(A)費堯(H. Fayol)
(B)傅麗德(M. Follett)
(C)巴納德(C. Barnard)
(D)韋伯(M. Weber)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1645
統計:A(70),B(5276),C(337),D(74),E(0)

用户評論

【用戶】Mi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巴納德=動態平衡=貢獻與滿足平衡C=I傅麗德=動態管理=情勢法則=去除”人”的因素依”情勢”來運用”權威”

【用戶】吳育銓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傅麗德(Mary Parker Follett)。最早有系統深入研究組織有關「人」的問題的學者,公元1920年發表「新國家」(The New State),公元1924年發表「創造性的經驗」(Creative Experience),這些重要的論述後來被麥卡福(H. Metcalf)、尤偉克合編成-動態的行政一書。是少數注意行政心理因素的先驅學者。對權威之看法[編輯]一、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命令、權威一定要去除人的因素,並無絕對性,純粹依形勢需求來運用權威。因情勢需要所以才下達命令,上下間並非服從關係,而是以職能合作為基礎。

【用戶】fish0644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1. 額外價值論-團體活動2. 組織衝突與調和-整合3. 協調的重要性-直接交涉/早期交涉/互惠原則/連續原則4.情勢法則-除去人的因素 依照情勢補充: 長官與下屬關係-職能合作動態平衡理論-巴納德[主管人員功能]1. 互動體系論-組織由人群互動關係而形成2. 非正式組織-傳遞不便傳遞的資料/避免正式控制/員工向心力3. 貢獻與滿足的平衡-誘因包含物質與心理4.權威接受論-受命者的無利害區/無異議區 (是否瞭解/合於組織目標/不違背受命者利益/有能力執行)5.責任道德觀-人的內在義務感6.溝通問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