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考上臺北的大學,我第一次搬出那個出生以來長達二十年的住所,但此後我無論遷往何處,我從不對別人說在外頭租下的那間房子是我的「家」。大學畢業後我還是留在臺北工作,好幾回得空返家,總得搭星期日最晚的車離開。一次次一次次離開家,我從不說我「回」臺北了,我總是說我走了。「回」這個⫿,除了與生俱來的血緣與地緣,還有哪裡稱得上「回」?當兵那時候報平安也是一樣,我到宿舍打電話,也不說我到「家」了,我說「我到了」、「我在宿舍了」。「家」這個⫿太沉重,重得鄉愁扛不起,我無法輕易說出口。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A)作者不認臺北為「家」,乃因不認同臺北人
(B)出生及成長的地方是與生俱來的緣,才配稱為「家」
(C)「家」這個⫿沉重得說不出口,可推測作者家庭有難言之隱
(D)租的房子與暫時住的宿舍,都因為沒有所有權所以不是「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2),C(0),D(0),E(0)

用户評論

【用戶】幫按讚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考上臺北的大學,我第一次搬出那個出生以來長達二十年的住所,但此後我無論遷往何處,我從不對別人說在外頭租下的那間房子是我的「家」。大學畢業後我還是留在臺北工作,好幾回得空返家,總得搭星期日最晚的車離開。一次次一次次離開家,我從不說我「回」臺北了,我總是說我走了。「回」這個字,除了與生俱來的血緣與地緣,還有哪裡稱得上「回」?當兵那時候報平安也是一樣,我到宿舍打電話,也不說我到「家」了,我說「我到了」、「我在宿舍了」。「家」這個字太沉重,重得鄉愁扛不起,我無法輕易說出口。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A)作者不認臺北為「家」,乃因不認同臺北人(B)出生及成長的地方是與生俱來的緣,才配稱為「家」(C)「家」這個字沉重得說不出口,可推測作者家庭有難言之隱(D)租的房子與暫時住的宿舍,都因為沒有所有權所以不是「家」答:(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