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下列各選項中的勵志名句,前後意旨不同的是:
(A)強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勸學》)/福禍榮辱,無不自取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荀子.勸學》)/無風不起浪,空穴自來風
(D)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荀子.勸學》)/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88695
統計:A(386),B(128),C(357),D(3251),E(0)

用户評論

【用戶】Hsu Baleng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解析:(A)物太剛強,自然容易斷折;物太柔弱,自然容易受他物制約/人的福禍榮辱,沒有不是自己造成(B)蓬草生在麻叢中,不用扶它自然就能挺直;白沙在黑泥之中,就會和黑泥一樣黑。/靠近硃砂容易被染成紅色,靠近墨則容易被染成黑色(C)所以箭靶一擺放好,就會有箭向它射來;林木茂盛而斧頭就砍來/比喻事情發生,總有個原因。事情不是沒有根據的,有了洞穴才進風(D)強調學者立身行事務必謹慎。鋪放的柴薪看來一樣,火總是向乾燥的一方燒去;平地看來一樣,水總是向低溼的一方流去。/說怎樣就怎樣,不能更改。

【用戶】Wei-Zheng Qi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D 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榮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質的】【林木】【無風不起浪】【空穴來風】【水流濕,火就燥】【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7.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生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 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 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荀子‧勸學》) 上述引文所傳達的主旨與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相近?(A)事出有因(B)物以類聚(C)世事多變(D)人心難測 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3 年 - 地方三等/國文(作文、公文與測驗)#18349答案:A 難度:簡單1 《荀子.勸學》篇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意指學習者:(A)自立自強的重要 (B)明辨是非的重要 (C)順其發展的重...

【用戶】Hsu Baleng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解析:(A)物太剛強,自然容易斷折;物太柔弱,自然容易受他物制約/人的福禍榮辱,沒有不是自己造成(B)蓬草生在麻叢中,不用扶它自然就能挺直;白沙在黑泥之中,就會和黑泥一樣黑。/靠近硃砂容易被染成紅色,靠近墨則容易被染成黑色(C)所以箭靶一擺放.....

【用戶】周安寶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柴是一樣的,但燃燒起來火勢總是往乾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水流過來,總往有濕氣的地方走。用物以類聚,來比喻人以群分。

【用戶】Wei-Zheng Qi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D 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用戶】Wei-Zheng Qi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D 物以性近,事以類從

【用戶】得榮 郵局已上榜謝謝大家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D--物以類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