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 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
(C)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D)普墨克原則(Premack principle)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13166
統計:A(7456),B(235),C(92),D(56),E(0)

用户評論

【用戶】becrotez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團體後效:為同儕連坐法,以團體為對象的行為矯正法

【用戶】兔兔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團體後效(group contingency)是什麼?

【用戶】Chang A-Lo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1.團體後效:就是所謂的同儕連坐法。以團體為對象的行為矯正的方法叫團體後效,當團體行為得到強化時,該團體的成員傾向在以後相同的情境中再度表現該團體行為。2.普墨克原則:對任何的有機體來說,都存在著一種增強階層,其中位於階層頂端的增強行為是有機體最有可能去從事的活動。3.漣漪效應: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4. 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指假若老師認定某些學生為資優學生,即使他們並非真正的資優,但是經過老師的提點和鼓勵,最終亦會自自然然地成為資優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