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7. 下列各句「」的解釋,哪一句是正確?
(A)《論語》:「古之學者為己」─古代的讀書人,求學問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
(B)《詩經》:「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七月天氣很熱,如流動的火爐
(C)《論語》:「不憤不啟」─學生,不到他想了解而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
(D)〈大明湖〉:「一盞寒泉薦秋菊」─用一杯清涼透心的泉水,供奉秋天的菊花神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24352
統計:A(13),B(71),C(241),D(19),E(0)

用户評論

【用戶】Li-Shueh Yang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A「古之學者為己」-做學問是為了明事理、求真知,不圖虛名、不計窮達得失,做真實無偽的學問。B「七月流火」-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D「一盞寒泉薦秋菊」用一小杯泉水和菊花來奉祀水仙

【用戶】譚守甫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25 《論語.憲問》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的意思是: (A)古人是為了成就自己而學,現在則是為了被人所知而學 (B)古人是為了充實自己而學,現在則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學 (C)古時候的學者都為自己著想,現代學者則是為他人著想 (D)古時候的學者強調人人為己,現代學者則強調我為人人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第七》)【註釋】(1)憤:心中想瞭解卻有困難。。 (2)悱: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3)隅:角落。 (4)復:意思指不會再繼續教導。【語譯】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瞭解而不得其解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它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用戶】Yani Chou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B)七月流火「火」指的是心宿二,古稱「大火」,即天蠍座α星,傳說中國在4,000多年前的顓頊時期,就設立了火正的官職專門負責觀測這顆星。「流火」是指大火星向西移動。[1] 「豳風」中的「豳」指豳地,即現在的陝西省彬縣,位於西安西北約100千米處,「七月流火」中的「七月」為周曆,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陽曆6月到7月(周曆建子,夏曆建寅,故周曆比夏曆、農曆早二個月),周曆七月的豳地,看到大火星由東往西移動,故稱「流火」,預示天氣將由盛暑轉涼,需要準備添置秋冬的衣服了。

【用戶】Nina Chi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news/5n6vak.html

【用戶】裔穎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舫穿藕花用一小杯泉水和菊花來奉祀水仙,到了三更時分,還有裝飾華麗的遊船在荷花叢裡穿梭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