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 16-20 題。       周末的咖啡廳,夥伴們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起因只是新聞上一句「病沒」,引發眾人撻伐,認為新聞媒體不專業,「沒」、「歿」二字都分不清,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字沒錯,是批評者涵養不夠。這時,一位朋友轉頭望向我,中文人給個仲裁吧!我無奈的回答:「通假字。」       確實,通假兩字對於一般人而言總是較模糊的。現在依稀回想起過去所學,課堂上所說「本有其字的通假」的解釋,似乎說明了什麼,但聽在一般民眾的耳中是如此扞格。文字本身的演化自有其規律,學者們僅能從現有的文獻,進行合理的考據。       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借用的情形出現,例如論語中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便屬於此類,「悅」為後出的字,是由「說」所演化。待字體演變的量夠多時,人們在書寫或是口說的過程,又會影響字體的變化,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語言可能會因為地域的不同而產生迥異的使用習慣,再經過記錄後,就使詞彙產生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轉化,更不要談避諱、寫字求簡,甚至於錯字或誤讀所造成的通假。       如今,網路用語不也影響一般人的認知?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假字的主要來源。人們聽著差不多的音,記下差不多字,領會著差不多的意思,假慢慢就成了真,原來的真跟著就被打成了贗品。
【題組】16.下列選項的描述,何者較為接近作者對於「通假字」的概念說明?
(A)帶有革命性與價值性的文字演進
(B)具有規律的演進與合理化的用字
(C)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文字演化結果
(D)具有獨特性但普遍被大眾所接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9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112年已上岸,再接再厲

【年級】博二下

【評論內容】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

【用戶】WU chia chi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根據文中的描述,較為接近作者對於「★★★...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眾人世俗化的文字使用,就成了現代通...

【用戶】112年已上岸,再接再厲

【年級】博二下

【評論內容】在早先文字的數量沒那麼多時,自然會有所謂...

【用戶】WU chia chi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根據文中的描述,較為接近作者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