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以下教育的隱喻何種正確?
(A)蘇格拉底以「洞穴」的寓言說明真理與各種虛幻表象之別
(B)柏拉圖以「接生」的隱喻說明如何引出學生的知識
(C)禮記學記以「撞鐘」的隱喻說明教師如何因應學生提問而因材施教
(D)華生以「生長」的隱喻說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生長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20076
統計:A(611),B(465),C(8227),D(72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觀念分析學派-哈佛路線-謝富勒-相關題目、教育的隱喻、三生六零教育:生活、生命、生態;零拒絕、零體罰、零霸凌、零中輟、零歧視、零汙染

用户評論

【用戶】Cyong Yin Fa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教育的隱喻舉例 (一)接生的隱喻:意謂-教育即接生,教育的過程與產婆為產婦接生或助產無異。此種隱喻:1.兒童、學生具有天生的觀念或原則,教師若適時加以問問題,將這些觀念接生(引出)即可。2. 強調由內而外的接生,引出發展,而非由外而內的注入、訓練、灌輸。例如:蘇格拉底的產婆法。(二)塑造的隱喻:意謂-教育即塑造,教育的過程即心靈的塑造、人格的塑造、有如泥土或陶土的塑造。此種隱喻:1.教育具有極大的功能,可隨心所欲塑造兒童、青少年品德或其他身心特質。2. 漠視受教者先天與後天身心特質的差異。例如:經驗主義或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三)雕刻的隱喻:意謂-教育即雕刻,教育的過程如雕刻家雕琢一塊大石頭或美玉...

【用戶】olivia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劍不能決定自己長什麼樣子

【用戶】廖俊淵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柏拉圖住在洞穴

【用戶】張會冷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