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How might understanding whether an employee has an internal or an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help a manager better communicate with, motivate, and lead the employee?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40563
統計:A(1167),B(3938),C(438),D(174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性別平等教育法)、性三品說-難題彙整、人性論綜合題目

用户評論

【用戶】郭馬迷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一) 人性亦善亦惡:  柏拉圖:頭(理性、善)、胸(中間)、腹(慾性、惡)  亞里斯多德:心靈分為理性(善)與非理性(惡)  楊雄:"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者為善人,修其惡者為惡人" (二)人性非善非惡:  告子:"人無善與不善也"  洛克:"人心如白板"---畫黑就黑,畫白就白---後天影響---環境  康德:主張人的天性是天生的、本來的、未有意志的,屬於自然律的,行為品格是靠後天養成的(自律的殿堂必先通過他律)  杜威:"人性本質並無所謂的善惡,與環境交互接觸後,才有為善為惡的可能"綜合以上,人性亦善亦惡,應該是說人同時可以有存在善與惡的特質,沒有提到環境     人性非善非惡,則是都強調與環境有關

【用戶】Nickwei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亦善亦惡跟非善非惡邏輯不同,如同一張白紙一開始就渲染色彩與純白無色的道理一樣(先天就不同)

【用戶】min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亦善亦惡(善惡混): 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 揚雄 蘇軾非善非惡  :洛克 康德 杜威 告子

【用戶】ヽ• w •ノ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請問怎麼分辨?性善說哪部分不符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