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 ⑶ Totipotency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4058
統計:A(25),B(1533),C(32),D(26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身心障礙者行為問題處理

用户評論

【用戶】Yi Wen Ko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青少年外向性行為問題之分類可改分為校園暴行、不服管教行為、打架行為、參加不良組織行為、恐嚇勒索行為、逃學行為、偷竊行為、逃學及逃家行為及暴虐行為。

【用戶】彭皮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同意5F...請問逃學是外向還是內向呢?

【用戶】Hsin Hui Wang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社會化不足CD(外顯性反社會行為)的特性包括:過動、衝動、易怒(irritability)、固執、強求、爭辯、取笑人、同儕關係差、粗暴(loudness)、威脅及攻擊人、凶殘、打架、愛表現(炫耀)、自誇、咒罵、責怪別人、無禮、不服從。社會化不足CD常與暴力行為有關。 社會化CD(內隱性反社會行為)的特性包括:負向、說謊、破壞性、偷竊、放火、有不良友伴、加入幫派、逃家、逃學、濫用酒精或其他藥物等。→然而有些人屬於多樣性CD,因為他們同時表現出外顯及內隱型態的反社會行為。

【用戶】許惠茹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吳武典教授(民74)從輔導的觀點,亦作大抵相同的分類:(一)外向性行為問題:即通稱的違規犯過行為或反社會行為。包括:逃學、逃家、不合作(二)內向性行為問題即通稱的情緒困擾或非社會行為。包括:畏縮、消極、不合作、過份依賴、做白日夢、焦慮反應、自虐、自殺行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