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0.小明上課的時候,一直去碰旁邊的小鈺,於是老師就叫小明抄寫「長恨歌」乙遍,老師採用的是行為改變技術的何種原則?

(A)增強原則
(B)消弱原則
(C)暫停原則
(D)類化原則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02789
統計:A(292),B(488),C(1686),D(25),E(0)

用户評論

【用戶】Hsueh-Shan Ko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交互抑制是假設放鬆與焦慮為兩個對抗的過程,兩者是不能同時存在,若一種狀態的出現,勢必會對另一種狀態形成抑制作用。最好例子即系統減敏法,當個體暴露於害怕的刺激情境之下,教導其放鬆技巧與其相抗衡。

【用戶】李嗡翁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懲罰不屬於增強原則裡的一種嗎??

【用戶】徐聖涵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小明做出不良行為後,教師施予嫌惡刺激,這題應該是懲罰。至於選項(A)增強原則─(X)增強是給予喜歡的刺激物 (B)消弱原則─(X)不去增強,使自然消退(C)暫停原則─(O)暫停增強是一種相當溫和的處罰,很適用於控制過動和擾亂的行為。from陳穎(D)類化原則─(X)這不用解釋了吧....以下類題參考(D)小明上課時喜歡交頭接耳,老師對他生氣地大聲責罵,暫時鎮壓他上課愛講話的 行為。老師所採取的是下列何者? (A)消弱(extinction) (B)負增強(negative reinforcement) (C)剝奪式懲罰(removal punishment) (D)施予式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t)102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教育原理與制度#9625(C)在行為改變技術中,經由給...

【用戶】張琳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從前事的操縱到各種策略的應用來增進孩子的不順從和合作,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策略互相運用的同時,不順從與違抗的行為仍會照常發生,史卡布羅和霍翰(Scarboro & Forehand,1975) 認為這種頑劣的行為有處罰的必要,因此主張採用行為分析最基本的三種策略來處理,以下可供參考:1. 不予理會(ignoring):有些孩子製造不良行為的目的是要引起大人的注  意,並試探大人的反應,若是我們應而發怒便是正中下懷,並助長行為不 斷發生。經過功能分析後,最好的方法便是不予理會,不過,單單靠此策略是效果不彰的。第一,要做到完全不理會很難,孩子也可能趁機製造其  他事端;第二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的不順從行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