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康尼(Kounin)對教室管理研究多年,他呼籲教師在責罰某一位學生時要注意是否對班上其他同學產生負面效果(例如對他同情,對老師的作法反感),這就是所謂的
(A)比馬龍效應
(B)漣漪效應
(C)光環效應
(D)標籤效應。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364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光 環 效 應 ” 由 美 國 心 理 學 家 凱 利 (H. Kelly) 提 出 , 它 指 個 人 在 敬 仰 他 人 過 程 中 所 形 成 的 誇 大 了 的 社 會 認 知 。舉例來說:1.員工在一項工作上有特殊的表現時,會使他所有的工作表現看起來都很好,反之,可能有一項工作失誤,則會使整體表現變得較差。2.把偶像身上的一切都看得盡善盡美,即使他(她)有什缺點,也會被淡化了。這就好比在偶像的身上鍍上一層又一層的金邊,使其愈加金光燦爛,光彩照人。

【用戶】曾郁翔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標籤效應標籤效應是一個自然人、一個組織、一個地區給別人貼上標籤之後所產生的效應,包括強化、自我認同、刻板印象。

【用戶】Ellen Li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月暈既然跟尖角講的是差不多的概念,幹嘛還要分開兩個專有名詞啊@@好像有點多此一舉了...(?)

【用戶】annienthu

【年級】

【評論內容】想請問 「月暈效應」和「標籤效應」的差別是什麼呢?兩者不都是把對別人先入為主的概念類化去評斷對方之後的行為嗎?我知道「月暈效應」通常會高估表現(把對方想得比實際還好),而「標籤效應」常和不好的行為有關(把對方和不好的行為聯想),但如此5F說的「尖角效應」不就已經是壞的以偏概全了嗎(這和標籤效應不就又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