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當替代技術成熟到足以商業化,它將會取代原有的技術,此為「典範轉移」
(B)新的技術使原先產業結構產生巨大的變動,這些技術稱為「破壞性技術」
(C)技術環境是為組織的內部環境
(D)「商業模式」是企業賴以獲利的方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5194
統計:A(434),B(195),C(1062),D(188),E(0)

用户評論

【用戶】MyPrinc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技術環境 (或科技)是為組織的『外』部環境。

【用戶】Lookingbruce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典範轉移(英語: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或思角轉向,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孔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這個名詞用來描述在科學範疇裡,一種在基本理論上從根本假設的改變。這種改變,後來亦應用於各種其他學科方面的巨大轉變。範式轉移可理解為,鑄造原始範模或DNA模板的性質的轉移,paradigm不是被動為人模仿的example(例子、子範),是主動的母範。以上資料擷取自WiKi話說(A)選項來套到典範轉移,似乎是弱爆了...我沒選(A)是因為(C)一眼看起來就明顯是錯的.

【用戶】angelachou101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有提到"環境"通常都是指外部環境。

【用戶】Vicky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一詞是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於《科學革命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首先提出的。孔恩在書中闡釋,每一項科學研究的重大突破,幾乎都是先打破傳統、打破舊典範,而後才成功的。(簡單來說就是:習慣的改變、觀念的突破、價值觀的轉移)典範轉移過程:異常現象(典範失靈)→領域事實陷入危機→破壞原先的典範,轉移常態科學的焦點,改變研究技術(百家爭鳴)→處於不安全感之中→新的典範產生(必須可以取代原先的典範)線上測驗: /item-%E4%BB%A5%E4%B8%8B%E5%93%AA%E4%BD%8D%E5%AD%B8%E8%80%85%E6%8F%90%E5%87%BA%E3%80%8C%E5%85%B8%E7%AF%84%E8%BD%89%E7%A7%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