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翻開史書,總會窺探到古代的飲食風貌。宋朝的點茶、唐朝的糕點、清朝的滿 漢全席……正因為不能親嚐,種種美好的幻想填補了實景的空白。其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是古代食品攤販的獨特叫賣聲。            現在的飲食攤販宣傳方法是多替食品拍些令人看來垂涎三尺的照片擺上IG或某餐廳搜尋網,加上少許的文字的描述,再靜待客人的親臨,宣傳方法是靜態、甚至有點冷冰冰的,還不及古時街頭盛宴的熱鬧。  
          賣粥的攤販在元旦爆竹響徹間即張開嗓子:「欬(1)粥咧,欬粥咧,十里香弼熱的咧,水粥咧,豆兒多咧,子母原湯兒的綠豆的飯咧……」  
          還有那賣生果的吆賣聲,「欬了水的來,蜜核來餵,一汪水的大蜜桃來肉還來又換,瑪瑙紅的蜜桃,塊兒大,瓤兒多,錯認的蜜蜂去搭窩,賽過通州的小涼船來哎。」現在已很少這樣生動地形容蜜桃的顏色、甜度了,多標籤它是從哪裡來,甜度直接、沒有情趣地用數字表達罷了。  
          有些攤販更以唱歌的形式唱出來,功架十足,聽出耳油。
     如賣餃子的商販:「好熱呀,燙麵餃兒來。」「燙麵餃兒熱呀。」攤販用當地喜歡的民間曲調,將自己攤檔的食品以歌唱、戲劇化的形式表演出來,這可謂是古代的街頭藝術,而這種表達方式既有當地文化背景,又能增添飲食的可玩性。  
          這叫賣實際上就是自製的廣告,講稿由自己編寫,看得出有十足的心思與誠意,生動盞鬼、趣味十足。而當時的人,憑聲音就能分辨哪檔是賣什麼,吆賣聲已成為附近居民扎實的記憶點。這使我在想像,古代的人想吃某種食物時,會不會先想起攤販獨家的叫賣聲?  
          可惜的是,現在的社會,大聲吆賣聲很可能已被視為噪音,而小販大聲叫賣,可能會被附近的居民投訴。加上,不少各地的風味土產都可以在大型超市買到。如果某日掛念某地的土產,可以很方便地到大型超市購買,不需遠赴某地才可品嚐。然而,在超市買到的這種土產的「鄉土」風味已減了不少,獨立的包裝、劃一的標籤,不難想像取以代之的是濃濃的商業味道。又或者說「鄉土」、「風味」已收歸商業生意之大旗下,成為一棵搖錢樹。我們從超市買到某地風味土產時,已很難感受它到底有多「鄉土」。            古代攤販的叫賣聲,為食物額外增加了一層獨特的風味,而偏偏這種風味已不復見了,只能在史書中了解。(文山 消失的特色叫賣聲)
【注釋】(1)欬:音ㄎㄞˋ,呼叫。
【題組】7.根據此文,下列何者的說明正確? 
(A)過去的飲食攤販宣傳方法有點冷冰冰的
(B)古代的社會,大聲吆賣聲很可能會被視為噪音 
(C)古代攤販常用當地喜歡的民間曲調形式來為自己宣傳 
(D)古代攤販的叫賣聲獨特的風味現在已經完全無法了解。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劉威廷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A)冷冰冰是指{現在的飲食攤販只靠文字行銷,缺乏熱情}(B)末段一、二行{可惜的是,現在的社會,大聲吆賣聲很可能已被視為噪音,而小販大聲叫賣,可能會被附近的居民投訴。},故非{古代},應更改為{現代}(D)末段{然而,在超市買到的這種土產的「鄉土」風味已減了不少,獨立的包裝、劃一的標籤,不難想像取以代之的是濃濃的商業味道。又或者說「鄉土」、「風味」已收歸商業生意之大旗下,成為一棵搖錢樹。}當今社會因為商業結構的改變,此種叫賣已經不復存在,並非無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