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孔子對直躬的行為不以為然的原因是:
(A)大義滅親不足取
(B)沽名釣譽不足稱
(C)罔顧律法不足效
(D)大言不慚不足信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09552
統計:A(125),B(728),C(91),D(82),E(0)

用户評論

【用戶】Si-Yu Lai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孔子那句話,翻成白話大概是:「多麼奇怪呀!這樣的人怎能算是正直誠實,忠孝兼備呢?他利用自己的父親來欺世盜名。」假如這樣的人也算是「信」,那還不如不正直、不誠實、不忠不孝的人呢~換言之,「先告發父親,再請求代父親受刑」的行為,孔子是不贊同的。他覺得這種人是個「欺世盜名」,完全稱不上「信」。(B)沽名釣譽: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用戶】行百里者半九十

【年級】研一下

【評論內容】楚國有一個叫直躬的人,他的父親偷了羊向政府揭發。政府派人將他的父親抓起來準備處死。直躬請求代替父親接受懲罰。政府將要殺他的時候,他告訴官吏說:“父親偷羊向政府揭發,不是講誠信嗎?代替父親接受死刑,不是孝順嗎?既誠信又孝順的人,要處以死刑,這個國家還有不該殺的人嗎?”楚國國王聽了這話,就免了直躬的死刑。孔子聽說這件事,說:“真奇異呀!直躬講誠信,一個父親的事,兩次取得名譽。”因此,直躬這種誠信,不如沒有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