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35.曹丕之典論論文中,對於文人應「審己度人」,主要的理由為何者?(A)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B)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C)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D)古人賤尺璧而重寸

【評論內容】A自「見」(讀音:現)自我炫耀、表現。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評論主題】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此句最適合於下列哪個作文題目書寫時所引用?(A)美的饗宴 (B)追尋自我 (C)面對誘惑 (D)想像未來

【評論內容】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譯文]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注釋]①五色:指青、黃、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樣。②目盲:比喻眼花繚亂。③五音:指宮、商、角、徵、羽。這裡指多種多樣的音樂聲。④耳聾:比喻聽覺不靈敏,分不清五音。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這裡指多種多樣的美味。⑥口爽:意思是味覺失靈,生了口病。古代以"爽"為口病的專用名詞。⑦馳騁:縱橫奔走,比喻縱情放蕩。⑧畋獵:打獵獲取動物。畋,音tian,打獵的意思。⑨心發狂:心旌放蕩而不可制止。⑩行妨:傷害操行。妨,妨害、傷害。⑾為腹不為目:只求溫飽安寧,而不為縱情聲色之娛。"腹"在這裡代表一種簡樸寧靜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種巧偽多欲的生活方式。⑿去彼取此: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為目"的生活;"此"指"為腹"的生活。

【評論主題】40 依據「私立學校法」之規定,私立學校創辦人以幾人為限?(A)一人(B)二人(C)一至三人(D)不限

【評論內容】私立學校法第11條(創辦人)  學校法人...

【評論主題】35.曹丕之典論論文中,對於文人應「審己度人」,主要的理由為何者?(A)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B)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C)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D)古人賤尺璧而重寸

【評論內容】A自「見」(讀音:現)自我炫耀、表現。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評論主題】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此句最適合於下列哪個作文題目書寫時所引用?(A)美的饗宴 (B)追尋自我 (C)面對誘惑 (D)想像未來

【評論內容】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譯文]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豐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注釋]①五色:指青、黃、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樣。②目盲:比喻眼花繚亂。③五音:指宮、商、角、徵、羽。這裡指多種多樣的音樂聲。④耳聾:比喻聽覺不靈敏,分不清五音。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這裡指多種多樣的美味。⑥口爽:意思是味覺失靈,生了口病。古代以"爽"為口病的專用名詞。⑦馳騁:縱橫奔走,比喻縱情放蕩。⑧畋獵:打獵獲取動物。畋,音tian,打獵的意思。⑨心發狂:心旌放蕩而不可制止。⑩行妨:傷害操行。妨,妨害、傷害。⑾為腹不為目:只求溫飽安寧,而不為縱情聲色之娛。"腹"在這裡代表一種簡樸寧靜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種巧偽多欲的生活方式。⑿去彼取此:摒棄物慾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為目"的生活;"此"指"為腹"的生活。

【評論主題】40 依據「私立學校法」之規定,私立學校創辦人以幾人為限?(A)一人(B)二人(C)一至三人(D)不限

【評論內容】私立學校法第11條(創辦人)  學校法人...

【評論主題】72 下列那一位教育家首先倡導「設計教學法」?(A)斯賓賽(B)克伯屈(C)莫里森(D)桑代克

【評論內容】名詞解釋:  〔設計教學法〕是克伯屈(W...

【評論主題】60 教師法規定教師申訴之程序為何?(A)申訴、訴訟(B)申訴、再申訴(C)訴訟、救濟(D)申訴、救濟

【評論內容】教師法第 29 條:教師得提起申訴之要件:...

【評論主題】51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規定,下列那一項不是法規命令的名稱?(A)規程(B)條例(C)細則(D)辦法

【評論內容】法律名稱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

【評論主題】28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之規定,下列何者為法律之名稱:(A)辦法 (B)規則 (C)通則 (D)細則

【評論內容】

中央法規標準法

第二條: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

第三條: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

準或準則。

【評論主題】27.下列有關文學之敘述,何者有誤?(A)《國語》為我國最早之國別史,《戰國策》亦是國別史(B)鍾嶸《詩品》,以「上、中、下」來品第詩人作品高下,被稱為文學批評之祖(C)詩歌之寫實傳統,自《詩經》之國

【評論內容】

A國別史是分國記載史事的史書,中國第一部國別史為《國語》,《國語》共二十一篇:《周語》三篇、《魯語》二篇、《齊語》一篇、《晉語》九篇、《鄭語》一篇、《楚語》二篇、《吳語》一篇、《越語》二篇,共七萬餘字。另一部國別史為《戰國策》共三十三卷。《戰國策》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共33卷,約12萬字。

《戰國策》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縱橫家的實戰演習手冊。本書亦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評論主題】13.「(甲)虎尾春冰(乙)盲人瞎馬(丙)千鈞一髮(丁)摧枯拉朽(戊)池中之物」上列那幾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危險的情況?(A)(甲)(乙)(丙)(B)(甲)(丙)(丁)(C)(乙)(丙)(丁)(D)(乙)

【評論內容】虎尾春冰 踏到老虎的尾巴,走在春天的薄冰上。比喻處於極端危險的環境。語本書經˙君牙:「心之憂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評論主題】39.敢問

【評論內容】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3 項:「國民教育階段★...

【評論主題】【戊】         皇祐二年,吳中大饑,殍殣枕路,是時范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

【評論內容】

原文翻譯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者的屍體遍布於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遊宴飲於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遊,盡情玩賞。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於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遊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於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

【評論主題】【乙】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於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脩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

【評論內容】

豐樂亭記譯文  我擔任滁州太守後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着;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裏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於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遊樂。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後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覈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聖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遊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我來到這裏,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閒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後,於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遊玩,擡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採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颳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衆爲那年穀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遊。於是爲此根據這裏的山脈河流,敘述這裏風俗的美好,讓民衆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爲有幸生於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衆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範圍內的事。於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爲這座亭子命名。

【評論主題】23.「其下為卿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族之人瓢囊為溝中瘠者,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意在批評卿大夫、士的何種作為 (A)雖然慷慨濟人,但為德不卒 (B)剝削民脂民膏,且荼毒百姓 (C

【評論內容】

原文翻譯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爲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它的人呢?

【評論主題】3.閱讀下列短文,並回答問題:      南望馬耳、常山,出沒隱見,若近若遠,庶幾有隱君子乎!而其東則盧山,秦人盧敖之所從遁也。西望穆陵,隱然如城郭,師尚父(姜太公)、齊威公(齊桓公)之遺烈,猶有存者

【評論內容】

原文翻譯從臺上向南望去,馬耳、常山時隱時現,有時似乎很近,有時又似乎很遠,或許有隱士住在那裏吧?臺的東面就是盧山,秦人盧敖就是在那裏隱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關,隱隱約約象一道城牆,姜太公、齊桓公的英雄業績,尚有留存。向北俯視濰水,不禁慨嘆萬分,想起了淮陰侯韓信的赫赫戰功,又哀嘆他不得善終。這臺雖然高,但卻非常安穩;這臺上居室幽深,卻又明亮,夏涼冬暖。雨落雪飛的早晨,風清月明的夜晚,我沒有不在那裏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這裏跟隨着我的。我們採摘園子裏的蔬菜,釣取池塘裏的游魚,釀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邊吃一面讚歎:“多麼快活的遊樂啊!”

【評論主題】29.古人的「名」與「字」之間,有時取其義相近,有時取其義相反。下列人物的「名」與「字」,何者取其義相反? (A)曾鞏,字子固 (B)杜甫,字子美 (C)朱熹,字元晦 (D)歐陽脩,字永叔

【評論內容】

D

修,當形容詞用時,有長、高、遠的意思。如修長。

永,當形容詞用,深長的、久遠的意思。永久=長久。永保=長保。

「脩」與「永」皆有「長」之義

叔,表示兄弟中排行第三。 C「熹 」明亮「晦」昏暗

相反義

【評論主題】21.「激問」是表面上提出疑問,但實際上說話者已有答案。所提出的問題,其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呼之欲出。下列文句,何者不是這種提問方式? (A)豈獨一琴哉 (B)不病於無雞乎 (C)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

【評論內容】

BC原文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翻譯有一個趙國人家裏發生了鼠患,到中山討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這貓既善於捉老鼠,又善於捉雞。過了一個多月,老鼠沒了,雞也沒了。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爲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禍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沒有雞。有老鼠,就會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穿破我的牆壁,啃壞我的用具,我就會飢寒交迫,不是比沒有雞害處更大嗎?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距離飢寒交迫還很遠,爲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A原文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爲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爲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之山,不知其所終。翻譯有一個名字叫工之僑的人得到一塊上好的桐木,砍來做成了一把琴,裝上琴絃彈奏起來,發聲和應聲如金玉之聲。他自認爲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現給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讓優秀的樂師來看,樂師說:“(這個琴)不是古琴。”於是便把琴退還回來。工之僑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畫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裝在匣子裏埋在泥土中。過了一年挖出來,抱着它到集市上。有個達官貴人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兩黃金買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們傳遞着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這個社會真可悲啊!難道僅僅是一把琴嗎?不是這樣的啊!世上的事情沒有不是這樣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亡了啊!”於是離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終去哪兒了。D 提問 原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孔子在陳國斷糧時,跟隨的學生都餓得走不動路。子路埋怨地說:「君子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窮,但窮不失志;小人一旦窮了,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了。」

【評論主題】輔導與諮商的主要差別,是諮商強調(A)認知與環境 (B)諮商關係 (C)人格重建 (D)淺意識

【評論內容】資料來源https://www.ptt.☆☆/☆☆☆/...

【評論主題】11. ( ) 下列各組「 」中詞語的意義,何者兩兩相同? (A)「早晚」下三巴/今兒老太太高興,這「早晚」就來了 (B)「相」迎不道遠/吉人自有天「相」 (C)羞「顏」未嘗開/坐愁紅「顏」老 (D)

【評論內容】

李白的長干行,

早晚下三巴, 欲將書報家 的翻譯是

你什麼時候打從三巴歸來,事先一定要捎一封信回家

早晚是 [ 什麼時候 ] 的涵義

【評論主題】2. ( ) 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讀音相同? (A)「韜」光/老「饕」/「叨」擾 (B)觀「摩」/描「摹」/石「磨」 (C)「跫」音/寒「蛩」/海「蜇」 (D)笙「簫」/整「肅」/「瀟」灑

【評論內容】

A ㄊㄠ        /    ㄊㄠ     /   ㄊㄠ 

B ㄇㄛˊ   /    ㄇㄛˊ / ㄇㄛˋ

C ㄑㄩㄥˊ/ ㄑㄩㄥˊ/ ㄓㄜˊ

D ㄒㄧㄠ   /  ㄙㄨˋ   / ㄒㄧㄠ

【評論主題】24.〈只因為年輕啊〉:「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下列符合文意解說的是: (A)作者肯定老年人的記憶,認為其

【評論內容】

原文的前一句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選項大多也要選正面肯定的情感敘述。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評論主題】23.〈項脊軒志〉:「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內外多置小門牆」是為了方便彼此往來 (B)「往往而是」意同於「處處皆是」 (C)「東犬

【評論內容】

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

翻譯

在室內外設定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

【評論主題】19.在一位偉人的祠廟裡,看見對聯:「韓潮學派百川匯;公起文章八代衰。」下列會出現在同一座祠廟中的聯語是: (A)夫子賢於堯舜遠;至誠可與天地參 (B)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濤 (C)何處招

【評論內容】

E 解說潮州韓文公祠聯(三)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只須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語譯:上天有意開啟文風,若不是一封諫迎佛骨表奏章,韓先生怎會被貶至潮州;使人心歸向於正道,只須要八個月,百代後人們仍以韓先生為師法的導師。

【評論主題】21. 閱讀完二首詩,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洛夫詩的「客人」和「他」,即李白詩的「蜀僧濬」 (B)洛夫詩以「廊下羅列的空酒罈」比喻李白懷才不遇的落寞 (C)李白詩的「暮」、「秋」和洛夫詩的「霜

【評論內容】

原文: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評論主題】20.明代茅坤列韓愈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開啟唐宋古文新風貌,影響深遠。下列哪些選項為韓愈古文運動的主張? (A)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B)反對六朝以後華麗纖弱的駢文 (C)文以載道,以儒家道統的繼承

【評論內容】

A「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是明代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的美學觀點。

E 「句子多用四字六字,且多用對偶」駢文的特點

【評論主題】15.關於〈先妣事略〉:「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此段文字說明,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孺人是歸氏家中的老婦,侍奉母親多年 (B)可充分看出作者對母

【評論內容】

原文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彷彿如昨,餘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翻譯

孺人故世十一年後,大姊淑靜嫁給王三接,這婚事是孺人生前應允的。故世十二年後,我補上了生員,十六年後,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給我訂定的。一年以後我有了個女兒,我們夫婦都很喜愛女兒,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著眼淚,回想她生前的幾件事,彷彿像是昨天發生的一樣,別的什麼,都記不起來了。世界上竟有沒有娘親的人麼!天啊,多麼悲痛啊!

【評論主題】14.〈站在高崗上:讀「師說」〉文中作者提到:「國中校園裡,身為導師的我帶著全班被排擠的他一起在校園裡種花,告訴他修補同儕關係得由自身做起……」的師生互動情形,但後續聽聞學生的近況時,作者「眼睛乾乾的

【評論內容】

原文

我想起曾經唱了四年的師大校歌:“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 ”當初那些熱切的心念與誓願,到底被哪些事情暗中偷換,變成虛無的話語?我記得那樣的時刻,國中校園裡,身為導師的我帶著被全班排擠的他一起在校園裡種花,告訴他修補同學關係得由自身做起,成績可以輸,但做人不能輸。然而隨著植物一一枯死,他蹺課逃家恐嚇偷竊,一樣一樣都做了。母親不想再讓他藉由通勤的機會接觸那些人,只好讓他轉回鄉下的學校。轉學以後,再次聽見他的消息,卻是輾轉從輔導主任口中傳來的他在少年管教所裡,開始學習如何在社會底層生活。我眼睛是乾的,沒有淚水,不煽情。

【評論主題】13.「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下列想法最為相近的是: (A)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 (B)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C)鳥獸不可與同群

【評論內容】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淡漠然了。

(A)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 

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

(B)正確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C)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D)願無伐善,無施勞

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

【評論主題】8.關於〈項脊軒志〉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歸有光祖母對歸有光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表達了祖母對作者痛斥、諷刺、訓誡的心情 (B)作者用了「蜀清守丹穴」、「諸葛

【評論內容】

(A)歸有光祖母對歸有光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表達了祖母對作者痛斥、諷刺、訓誡的心情 ----憐愛、打趣的說法(B)作者用了「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兩個典故,藉蜀清、孔明自勉,期許自己能如此二人先困後達、揚名於世-------正確(C)文中寫到,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這段文字主要在表達歸有光的母親在責備老嫗未能照顧好歸有光----------關懷、關愛(D) 文中「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此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昨日已成陳跡,不須過度悲傷  令人悲不自勝

【評論主題】7.〈只因為年輕啊〉:「有些問題,如果要問,就該去問歲月。」下列符合文意解說的是: (A)有些事情必須在適當的季節,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B)有些事情即便經過千年萬年,也無法獲得肯定的答案 (C)有些

【評論內容】

原文

●高倍數顯微鏡  他是一個生物系的老教授,外國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  "小時候,父親是醫生,他看病,我就站在他旁邊,他說:'孩子,你過來,這是哪一塊骨頭?'我就立刻說出名字來……"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這人大概註定要當生物學家的。  "少年時候,喜歡看顯微鏡,因為那裏面有一片神奇隱密的世界,但是看到最細微的地方就看不清楚了,心裏不免想,趕快做出高倍數的新式顯微鏡吧,讓我看得更清楚,讓我對細枝未節瞭解得更透澈,這樣,我就會對生命的原質明白得更多,我的疑難就會消失……"  "後來呢?"  "後來,果然顯微鏡愈做愈好,我們能看清楚的東西,愈來愈多,可是……"  "可是什麼?"  "可是我並沒有成為我自己所預期的'更明白生命真相的人',糟糕的是比以前更不明白了,以前的顯微倍數不夠,有些東西根本沒發現,所以不知道那裏隱藏了另一段秘密,但現在,我看得愈細,知道的愈多,愈不明白了,原來在奧秘的後面還連著另一串奧秘……"  我看著他清癯消蝕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半世紀以前,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以為只要一架高倍數的顯微鏡,生命的秘密便迎刃可解,什麼使他敢生出那番狂想呢?只因為年輕吧?只因為年輕吧?而退休後,在校園的行道樹下看花開花謝的他終於低眉而笑,以近乎撒賴的口氣說:  "沒有辦法啊,高倍數的顯微鏡也沒有辦法啊,在你想盡辦法以為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的時候,生命總還留下一段奧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評論主題】6. 張曉風:「我看著他清癯消蝕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張曉風認為老教授承認的內容是: (A)自己的學問做得並不好 (B)過去花太多時間在研究上 (C)小時候的聰穎並無助於長大的

【評論內容】

原文

●高倍數顯微鏡  他是一個生物系的老教授,外國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  "小時候,父親是醫生,他看病,我就站在他旁邊,他說:'孩子,你過來,這是哪一塊骨頭?'我就立刻說出名字來……"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這人大概註定要當生物學家的。  "少年時候,喜歡看顯微鏡,因為那裏面有一片神奇隱密的世界,但是看到最細微的地方就看不清楚了,心裏不免想,趕快做出高倍數的新式顯微鏡吧,讓我看得更清楚,讓我對細枝未節瞭解得更透澈,這樣,我就會對生命的原質明白得更多,我的疑難就會消失……"  "後來呢?"  "後來,果然顯微鏡愈做愈好,我們能看清楚的東西,愈來愈多,可是……"  "可是什麼?"  "可是我並沒有成為我自己所預期的'更明白生命真相的人',糟糕的是比以前更不明白了,以前的顯微倍數不夠,有些東西根本沒發現,所以不知道那裏隱藏了另一段秘密,但現在,我看得愈細,知道的愈多,愈不明白了,原來在奧秘的後面還連著另一串奧秘……"  我看著他清癯漸消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半世紀以前,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以為只要一架高倍數的顯微鏡,生命的秘密便迎刃可解,什麼使他敢生出那番狂想呢?只因為年輕吧?只因為年輕吧?而退休後,在校園的行道樹下看花開花謝的他終於低眉而笑,以近乎撒賴的口氣說:  "沒有辦法啊,高倍數的顯微鏡也沒有辦法啊,在你想盡辦法以為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的時候,生命總還留下一段奧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評論主題】輔導與諮商的主要差別,是諮商強調(A)認知與環境 (B)諮商關係 (C)人格重建 (D)淺意識

【評論內容】資料來源https://www.ptt.☆☆/☆☆☆/...

【評論主題】24.〈只因為年輕啊〉:「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下列符合文意解說的是: (A)作者肯定老年人的記憶,認為其

【評論內容】

原文的前一句表示正面肯定的情感,選項大多也要選正面肯定的情感敘述。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評論主題】23.〈項脊軒志〉:「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下列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內外多置小門牆」是為了方便彼此往來 (B)「往往而是」意同於「處處皆是」 (C)「東犬

【評論內容】

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

翻譯

在室內外設定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里棲息。

【評論主題】21. 閱讀完二首詩,請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洛夫詩的「客人」和「他」,即李白詩的「蜀僧濬」 (B)洛夫詩以「廊下羅列的空酒罈」比喻李白懷才不遇的落寞 (C)李白詩的「暮」、「秋」和洛夫詩的「霜

【評論內容】

原文: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爲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評論主題】20.明代茅坤列韓愈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開啟唐宋古文新風貌,影響深遠。下列哪些選項為韓愈古文運動的主張? (A)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B)反對六朝以後華麗纖弱的駢文 (C)文以載道,以儒家道統的繼承

【評論內容】

A「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是明代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的「前七子」的美學觀點。

E 「句子多用四字六字,且多用對偶」駢文的特點

【評論主題】13.「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下列想法最為相近的是: (A)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 (B)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C)鳥獸不可與同群

【評論內容】

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淡漠然了。

(A)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 

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

(B)正確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C)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人不能和鳥獸同群,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誰打交道?(D)願無伐善,無施勞

但願能做到不誇耀優點、不宣揚功勞。

【評論主題】12. 關於《論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此段話指出仁是外在形式,禮是內在精神 (B)「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此段話指出的修養功夫為由外而內,先教導好他人的品德,接

【評論內容】

(A)「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約束自我 ,使言語行為都合於禮,就是仁。一旦做到這樣,天下間的人都會讚許他是仁人。(B)「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德的好方法了。(C)「願無伐善,無施勞」希望不要誇耀自己有才能 不要張揚自己有功勞(D)正確「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起若從辟世之士哉?」你與其跟隨避人的人,哪裏比得上跟隨我們這些避世的人呢?呈現隱者知其不可為而不為的心態

【評論主題】8.關於〈項脊軒志〉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歸有光祖母對歸有光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表達了祖母對作者痛斥、諷刺、訓誡的心情 (B)作者用了「蜀清守丹穴」、「諸葛

【評論內容】

(A)歸有光祖母對歸有光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表達了祖母對作者痛斥、諷刺、訓誡的心情 ----憐愛、打趣的說法(B)作者用了「蜀清守丹穴」、「諸葛孔明起隴中」兩個典故,藉蜀清、孔明自勉,期許自己能如此二人先困後達、揚名於世-------正確(C)文中寫到,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這段文字主要在表達歸有光的母親在責備老嫗未能照顧好歸有光----------關懷、關愛(D) 文中「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此段文字表達的意思是昨日已成陳跡,不須過度悲傷  令人悲不自勝

【評論主題】7.〈只因為年輕啊〉:「有些問題,如果要問,就該去問歲月。」下列符合文意解說的是: (A)有些事情必須在適當的季節,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B)有些事情即便經過千年萬年,也無法獲得肯定的答案 (C)有些

【評論內容】

原文

●高倍數顯微鏡  他是一個生物系的老教授,外國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  "小時候,父親是醫生,他看病,我就站在他旁邊,他說:'孩子,你過來,這是哪一塊骨頭?'我就立刻說出名字來……"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這人大概註定要當生物學家的。  "少年時候,喜歡看顯微鏡,因為那裏面有一片神奇隱密的世界,但是看到最細微的地方就看不清楚了,心裏不免想,趕快做出高倍數的新式顯微鏡吧,讓我看得更清楚,讓我對細枝未節瞭解得更透澈,這樣,我就會對生命的原質明白得更多,我的疑難就會消失……"  "後來呢?"  "後來,果然顯微鏡愈做愈好,我們能看清楚的東西,愈來愈多,可是……"  "可是什麼?"  "可是我並沒有成為我自己所預期的'更明白生命真相的人',糟糕的是比以前更不明白了,以前的顯微倍數不夠,有些東西根本沒發現,所以不知道那裏隱藏了另一段秘密,但現在,我看得愈細,知道的愈多,愈不明白了,原來在奧秘的後面還連著另一串奧秘……"  我看著他清癯消蝕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半世紀以前,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以為只要一架高倍數的顯微鏡,生命的秘密便迎刃可解,什麼使他敢生出那番狂想呢?只因為年輕吧?只因為年輕吧?而退休後,在校園的行道樹下看花開花謝的他終於低眉而笑,以近乎撒賴的口氣說:  "沒有辦法啊,高倍數的顯微鏡也沒有辦法啊,在你想盡辦法以為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的時候,生命總還留下一段奧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評論主題】6. 張曉風:「我看著他清癯消蝕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張曉風認為老教授承認的內容是: (A)自己的學問做得並不好 (B)過去花太多時間在研究上 (C)小時候的聰穎並無助於長大的

【評論內容】

原文

●高倍數顯微鏡  他是一個生物系的老教授,外國人,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退休了。  "小時候,父親是醫生,他看病,我就站在他旁邊,他說:'孩子,你過來,這是哪一塊骨頭?'我就立刻說出名字來……"  我喜歡聽老年人說自己幼小時候的事,人到老年還不能忘的記憶,大約有點像太湖底下撈起的石頭,是洗淨塵泥後的硬瘦剔透,上面附著一生歲月所沖積洗刷出的浪痕。  這人大概註定要當生物學家的。  "少年時候,喜歡看顯微鏡,因為那裏面有一片神奇隱密的世界,但是看到最細微的地方就看不清楚了,心裏不免想,趕快做出高倍數的新式顯微鏡吧,讓我看得更清楚,讓我對細枝未節瞭解得更透澈,這樣,我就會對生命的原質明白得更多,我的疑難就會消失……"  "後來呢?"  "後來,果然顯微鏡愈做愈好,我們能看清楚的東西,愈來愈多,可是……"  "可是什麼?"  "可是我並沒有成為我自己所預期的'更明白生命真相的人',糟糕的是比以前更不明白了,以前的顯微倍數不夠,有些東西根本沒發現,所以不知道那裏隱藏了另一段秘密,但現在,我看得愈細,知道的愈多,愈不明白了,原來在奧秘的後面還連著另一串奧秘……"  我看著他清癯漸消的頰和清灼明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終於"認了",半世紀以前,那意氣風發的少年以為只要一架高倍數的顯微鏡,生命的秘密便迎刃可解,什麼使他敢生出那番狂想呢?只因為年輕吧?只因為年輕吧?而退休後,在校園的行道樹下看花開花謝的他終於低眉而笑,以近乎撒賴的口氣說:  "沒有辦法啊,高倍數的顯微鏡也沒有辦法啊,在你想盡辦法以為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的時候,生命總還留下一段奧秘,是你想不通猜不透的……"

【評論主題】5.關於〈師說〉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究其原因,實由於士大夫自視甚高,為群眾所譏 (B)「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句中的

【評論內容】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

---------------------------------------------------------------------------------------------------------

翻譯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 識和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疑惑卻不求老師指教,那成爲疑難的問題,終究不能解決。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識和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並以他爲師;在我之後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知識和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學習並以他爲師。我學習的是知識,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因此,無論地位顯貴或是低下,無論年長年少,知識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存在的地方。

唉!從師求學的傳統已經失傳很久了,想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吶!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學問道理;現在的一般人,他們跟聖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習爲羞恥。所以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能成爲聖人的原因,愚人能成爲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於這個緣故吧?

【評論主題】23.「其下為卿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族之人瓢囊為溝中瘠者,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意在批評卿大夫、士的何種作為 (A)雖然慷慨濟人,但為德不卒 (B)剝削民脂民膏,且荼毒百姓 (C

【評論內容】

原文翻譯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爲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慾而已。本族的親人,拿着破碗討飯,成爲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於其它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