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孫子兵法.謀攻》)下列選項,最符合上述孫子用兵的最高指導原則的是:
(A)不戰而屈人之兵
(B)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C)攻城略地,殲滅敵人
(D)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64095
統計:A(3239),B(411),C(172),D(41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孫子兵法地形篇、有關顏色之成語解析

用户評論

【用戶】林沛淯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

【用戶】Alice Liu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使敵國完整歸順、不遭戰火蹂躪,為上策;反之,擊破敵人、血戰千里,則非上策。兩軍對陣,使敵方全軍降服,是上策;殲滅敵軍、殺人盈野,為下策。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最好的;不必血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完美的戰略。  從:http://jinyong.ylib.com/works/v1.0/works/war-03-01.htm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32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 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本段的結論「兵不頓而利可全」意謂: (A)軍隊毫不停頓,兵器也鋒利無缺 (B)軍隊毫不停頓,且獲得完整戰果 (C)軍隊完好無損,兵器也鋒利無缺 (D)軍隊完好無損,且獲得完整戰果 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4 年 - 104年公務人員升官等考試、關務人員升官等考試 ,交通事業公路、港務人員升資考試#28640答案:D 難度:適中5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孫子兵法.用間》下列選項,符合此文...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孫子】【孫子兵法】【不戰而勝】【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攻城略地】【殲滅】【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用戶】林沛淯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

【用戶】Ming Yang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跟"帶兵也要帶心"這句話意思一樣出自內心的投降屈服,才是真正的降服!

【用戶】Alice Liu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使敵國完整歸順、不遭戰火蹂躪,為上策;反之,擊破敵人、血戰千里,則非上策。兩軍對陣,使敵方全軍降服,是上策;殲滅敵軍、殺人盈野,為下策。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最好的;不必血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完美的戰略。  從:http://jinyong.ylib.com/works/v1.0/works/war-03-01.htm

【用戶】張懷安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1;全軍2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3也;不戰而屈4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章旨】此章開宗明義,言戰爭至關重大,須慎重地加以考察。【注釋】[1]全國為上二句:謂能保全敵人城邑而使它歸順為上策,經過交戰而擊破敵人城邑為次一等。全,保全。用作使動詞。國,指國都、都城。一直到春秋時期,所謂的國往往只是一個城區而已。以下八句,文例並同。按文意,各句並非孤立言之,而是依全局與局部的關係,把全勝的思想貫徹到底,即一國之全固然最為上策,但一卒一伍之全也不失為局部範圍的上策。[2]軍:此與下文「旅」、「卒」、「...

【用戶】林沛淯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孫子說: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使敵人.....看完整詳解

【用戶】Ming Yang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跟"帶兵也要帶心"這句話意思一樣出自內心的投降屈服,才是真正的降服!

【用戶】Alice Liu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使敵國完整歸順、不遭戰火蹂躪,為上策;反之,擊破敵人、血戰千里,則非上策。兩軍對陣,使敵方全軍降服,是上策;殲滅敵軍、殺人盈野,為下策。因此,百戰百勝,不能算是最好的;不必血戰就能使敵人屈服,才是最完美的戰略。  從:http://jinyong.ylib.com/works/v1.0/works/war-03-01.htm

【用戶】張懷安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1;全軍2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3也;不戰而屈4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章旨】此章開宗明義,言戰爭至關重大,須慎重地加以考察。【注釋】[1]全國為上二句:謂能保全敵人城邑而使它歸順為上策,經過交戰而擊破敵人城邑為次一等。全,保全。用作使動詞。國,指國都、都城。一直到春秋時期,所謂的國往往只是一個城區而已。以下八句,文例並同。按文意,各句並非孤立言之,而是依全局與局部的關係,把全勝的思想貫徹到底,即一國之全固然最為上策,但一卒一伍之全也不失為局部範圍的上策。[2]軍:此與下文「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