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伊利奇(Illich)反學校化教育(deschooling)的敘述,何者為非?
(A)基本假設認為學習是一種自我激勵的學習 
(B)四種教育網路有:器物、楷模、同儕與前輩 
(C)學校是提供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場所 
(D)認為學習是不分時間、空間的。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2318
統計:A(322),B(768),C(5689),D(13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依利希、非學校化、伊利希(I.D. Illich)《非正規教育之社會》(非學校化社會)

用户評論

【用戶】辰嬅儀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伊萬.伊利奇(Ivan Illich)是一位二十世紀激進派的學者,他在「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一書裡闡述了自己的哲學理念。本書主要的論點是抨擊二十世紀中期當時的社會環境,呈現「學校化」社會的景象,尤其以學校制度最為嚴重,學校制度壓迫著學習者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主要因為學校存在著種種潛在課程的迷思。因此,他提出四種學習網路的方式來實現「非學校化社會」的理念。本文主要介紹伊利奇的生平、非學校化社會的概念、學校化社會的四種潛在課程迷思、非學校化社會的四種學習網路。(二)四種學習網路 1. 教育用品參考服務(reference services to educational objects)物品是學習者的基本資源,而學校的用品大多被學校所壟...

【用戶】Jiaro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我的猜題技巧:因為伊利奇(Illich)的反學校化教育對學校的分析看法屬於較負面的評價,或以負面的觀點去探討,所以答案C較不符合。

【用戶】TOTO兔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非學校化教育/反學校化教育/貶學校化教育發展:1--2--31.法國哲學家盧梭「(J.J. Rousseau)自然主義的兩個觀點:    (1)「受教育」和「學校教育」不全然是一件事    (2)學校之強制性和例行化的本質對學生的學習有害無益。2.美國教育學者古德曼(P. Goodman):    (1)最早提出  貶學校教育觀念    (2)指出,學校並未達成大眾期望公共教育所能增進學生的教化、創造力、社會感,並且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的目標。反之,學校像軍隊一樣地訓練學生,在學校的禁錮之下,學生和社會疏離,他們的所學毫無用處。    (3)古德曼深信,兒童天賦的學習能力可以使他們在環境中主動、自由而充分地學習。3.伊利希(I. Illich)著 [非學校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