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3.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秋水》)依據本文所載,下列敘述較不恰當的是哪一選項?
(A)語言運用有「辭」、「意」未能完全切合的障礙
(B)這一段對話,代表著先秦道家與名家的不同思考角度
(C)莊子以「女安知魚樂」相詰,有預設立場斷章取義的嫌疑
(D)莊子以分析事物的角度說明,惠子則純然從主觀的角度闡發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4461
統計:A(311),B(190),C(908),D(1489),E(0)

用户評論

【用戶】Yi Chin Wu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這是因為不同的詮釋角度而形成的認知差異:而莊子則由「我」的主觀情意投射在「物」之上,惠子以認知的態度分析現象界。

【用戶】buydondon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好像在解教育題目喔~好專業的批判~讚喔

【用戶】為愛而戰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維基百科莊子和惠子(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樑上散步。莊子看著水裡的魚說:「魚在水裡悠然自得,這魚真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又怎會知道魚很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知道我不知道魚很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道什麼;但你也不是魚,因此你也無法知道魚是不是快樂。」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問『你怎麼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表示你瞭解到我知道魚快樂才問我,我是在濠橋上知道的。」[4]有觀點認為,濠梁之辯中,惠施代表的是理性思考,他就事論事,覺得人不可能感知魚是否快樂,同時也不會將自己的快樂轉移到外物之中。與他相反的是,莊子以自己對外物的理解作為外物的狀況。他自己高興,就將自己的高興之情表達到河流中的魚身上,認為魚也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