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個體能對環境適應,表示他的認知結構與環境間能維持一種波動的心理狀態。此種心理狀態稱:
(A)同化
(B)調適
(C)平衡
(D)失衡。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86012
統計:A(90),B(325),C(1697),D(47),E(0)

用户評論

【用戶】吳小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詳析: 個體能對環境適應表示其認知結構或基模的功能,能在同化與調適之間維持一種波動的心理狀態,此即為平衡及失衡。當個體既有基模能同化環境中新知識經驗時,在心理上便會感到平衡。反之即為失衡。對個體而言,在心理狀態失衡時將形成一種內在驅力,驅做個體改變或調適既有基模,能容納新的知識經驗。因此,調適歷程的發生乃是心理失衡的結果。個體經認知發展而做其智力成長,而其成長的動力即是個體對環境適應時在心理上連續不斷地交替出現平衡與失衡的狀態所導致。答:(C)平衡

【用戶】Yoshiki Li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認知結構與環境間的平衡狀態==波動平衡==動態平衡=平衡和失衡交替=好比化學反應的正反應和逆反應速率一樣達成動態平衡==波一下到達最高峰一下到達最低谷交替出現

【用戶】左怡

【年級】小三上

【評論內容】題幹指出「個體能對環境適應的心理狀態」所以應該是已達平衡;調適強調的是調整改變認知結構同化強調的是以既有的基模類推不知道若有適應(同化+調適)是否就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