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曾老師對於學生操行和德育成績的評量,著重於學生的日常表現,也參考同學彼此之間的互評結果,而不
用紙筆式測驗。曾老師如此作法是將道德視為下列那一種「知識」?
(A)事實(knowing that)
(B)技能(knowing
how)
(C)規範(knowing to)
(D)情意(knowing affection)。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70982
統計:A(384),B(114),C(1281),D(1395),E(0)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因為曾老師著重在「日常表現」,即為生活常規的一種,也就是規範!

【用戶】好健康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事實之知」(knowing that),代表各種資訊、原理(通常以各種命題的方式陳述,如「濁水溪是台灣第一長河」)。 「技能之知」(knowing how)代表著掌握事實的各種技能(know-how 是近年國內生態很流行的語彙,意旨有效達成目標的各種具體方法)。即使是把各種技能轉換成程序性的事實之知,通常也不能確保各種技能之獲得,還得經過不斷的嘗試錯誤或練習。 「規範之知」(knowingto),來自道德規範的習俗約定。

【用戶】陳南寧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1.事實知識:類似陳述性知識,係指道德的認知,例如:道德定義、道德條目等。2.技能知識:類似程序性知識,係指培養個體道德行為的方式及程序。3.規範知識:係指道德的規範性功能,例如:對學生日常表現之影響性,所以要透過同學之間的互評,畢竟同學之間的相處時間更多也更真實。4.情意知識:係指學生的道德態度、價值觀等。題目敘述只著重學生日常表現,故此題答案選擇(C)。資料來源:教育圓夢網(教育資料分享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