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依照皮爾斯(Perls)完形治療的觀點,當我們接觸到人格的那一個層次,就能脫去虛假角色和藉口?
(A)恐懼(phobic)
(B)虛假(phony)
(C)外爆(explosive)
(D)內爆(implosive)。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55072
統計:A(39),B(76),C(471),D(326),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完形治療法與存在治療法、完形治療法

用户評論

【用戶】呂小怡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剝洋蔥似的人格:虛假(the phony):以刻版印象及不真誠的方式與人互動。恐懼(the phobic):否認那些造成難以忍受痛苦的部分自己(對此痛苦情緒的逃避)。僵局(the impasse):企圖操縱環境,以符合我們所看、所聽、所感覺、所思考及所做的決定。在此層次下,我們會有死寂的感覺或覺得一無是處。內爆(the implosive):如果充分經驗死寂,而不否認或淘哩,就會進入內爆層。藉由內爆的接觸,揭開自我防衛,接觸真實自我。外爆(the explosive):剝開內爆後,會創造外爆的狀態,脫去虛假角色和藉口,並釋放原先未了非真實的我所佔據的大量能量。

【用戶】Vincent Hsiao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抗拒接觸是種避免完全且真實的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在完形治療中,會面臨的五種主要抗拒接觸的方式為: 1.內攝(introjection):不加思索,且未加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使人的精力都花在吞入所遇到的東西。 2.投射(projection):把部分自我屏除出丟給環境,並且不去感覺這部份的自己,也不為其負起責任,使得我們無法改變。 3.迴攝(retroflection):把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自己,或者把想要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轉對自己做。使自己與人及環境的互動遭受嚴重的限制。 4.解離(deflection):人意圖由過度的幽默、抽象的概括、問問題而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減少情緒等來避免接觸。以這種不一致的基礎與環境互動,會讓自己產生情緒上的耗竭。 5.融合(confluence):指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與外在經驗。包括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

【用戶】彥夫子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剝洋蔥似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