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裴松之注《三國志》:「潰癰雖痛,勝於養肉;及溺呼船,悔之無及。」這段文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最為相近? (A) 小不忍則亂大謀 (B)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C)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D) 迨

【評論內容】擠破膿瘡使之出膿雖痛,總比長出肉卻還未痊癒來得好得到溺水才呼叫船,後悔也來不及「詩經」中有一篇標題為「鴟鴞」的詩,描寫一隻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鳥,仍然在辛勤的築巢,其中有幾句詩:「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意思是說:趁著天還沒有下雨的時後,趕快用桑根的皮把鳥巢的空隙纏緊,只有把巢堅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

【評論主題】55.現實治療的WDEP 策略中,W 所代表的意義是指什麼?(A)Wait,不要心急,慢慢來看問題的形成原因(B)Want,當事人真正想要的是什麼(C)What,當事人目前已經完成的是什麼,有什麼優勢

【評論內容】

WDEP系統是在 現實治療法裡面相當重要的程序

1. W-wants 需求 (探索需要 需求及知覺)

2. D-doing 方向 (你正在做什麼?)

3. E-evaluation 評鑑

4. P-plan 計畫承諾

此方法的目的不外乎要 解決目前現在的問題

也就是現實問題 並詢問自己去如何地解決

【評論主題】53.以下哪一項概念是敘事治療所重視的?(A)時間概念 (B)合理信念 (C)禪思靜坐 (D)故事隱喻

【評論內容】「敘事治療」:又稱故事治療,一個重視語言、文化脈絡和態度的取向。是一個對現代主義的反思下的產物,在瀰漫現代實徵主義的氛圍中作出了解構與重組。它不是一個全新或是劃時代的心理學巨論,相反的,不同時期的心理學思潮成就了其理論架構。然而,在筆者有限的學習心理治療的過程,深深覺得透過敘事的觀點,「人」,比較能夠被完整的觀照到。而「敘事治療」所要談的,就是簡單的「態度」兩個字;一個治療師對「個案」的態度、對自己和「生命」的態度。

【評論主題】46.依據皮亞杰(J. Piaget)的觀點,國小高年級學生可以回答出「如果我是市長,我要如何改善交通」這類問題,是因為他具有以下那一種思維能力?(A) 去中心化 (B) 假設演繹推理 (C) 命題推

【評論內容】假設演繹推理 ~ 先對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設 ,然後根據假設進行驗證 從而得到答案  命題推理 ~ 推理思維的時候 ,不必一定按現實的或具體的資料作依據, 只憑一個說明或一個命體,即可進行推理 例如:要是你當校長 你要怎麼管理逃學的學生

【評論主題】5. 「小說中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誇張的筆法,特別突顯出其性格者」,此為奧波特(Allport)所主張何種人格特質?(A)中心特質 (B)次要特質(C)表面特質 (D)首要特質。

【評論內容】奧爾波特的將人的特質分為以下三大類:

  1. 首要特質

  所謂首要特質(cardinal trait),是一個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質。小說或戲劇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誇張的筆法,特別突顯其首要特質。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2. 中心特質

  所謂中心特質(central trait),是構成個體獨特性的幾個重要特質,在每個人身上大約有5-10個中心特質。如林黛玉的清高、聰明、孤僻、抑鬱、敏感等,都屬於中心特質。

  3. 次要特質

  所謂次要特質(secondary trait),是個體不太重要的特質,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現出來。如有些人雖然喜歡高談闊論,但在陌生人面前則沉默寡言。

比較:依據奧波特(Allport)人格特質論,若某人喜歡談...

【評論主題】Emily is the most ____ person I have ever met, seemingly with an endless reserve of energy.(A) jejun

【評論內容】impudent 厚顏無恥的; 放肆的; 無禮的

【評論主題】在教學專業實踐中面對低社會經濟背景學生,以下何者為是需要強化的道德價值?(A)愛心 (B)理解 (C)正義 (D)同情心

【評論內容】

以正義為取向之道德價值,強調積極性的差別待遇及垂直公平等教育機會均等理念

可參考RAWLS的正義論

【評論主題】70.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中,ADDIE模式,I指的是什麼?(A)強化教學(B)補救教學(C)實際教學 (D)測試教學

【評論內容】

ADDIE於數位學習領域應該是指教材、教學活動的設計,分別是五個英文單字的縮寫,包含了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發展(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評鑑(Evaluation)五個工作步驟,所以應該是要分來解釋.....(以下說明為一般性而言,並非通則)1.分析:分析工作項目主要有學習者、學習環境、現有資源、媒體、目標和內容架構分析。(1)學習者分析:先備知識與技能、目標技能、部門、專業背景、教育程度、年齡、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態度、使用電腦的技能、教學內容分析、使用工具分析、學習環境分析。(2)學習環境分析:實施教學活動的場所,像是電腦教室、戶外、家中。另外像是多媒體配備、頻寛、電腦…等硬體配備,教材內容、教學...

【評論主題】42那一種師資培育取向特別著重任教的學科專門知識?(A)反省取向(B)能力取向(C)批判取向(D)學術取向

【評論內容】學術取向的師培教育取向特別著重任教的學科專門師識;使於培育經師的師培經師的師範教育目的

【評論主題】2到今日仍有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之爭,係受何種主義思想影響所致?(A)進步主義(B)理性主義(C)存在主義(D)永恆主義

【評論內容】理性主義提出勞心者與勞力者的教育不同,也弔發出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之爭

【評論主題】17教育本身具有下列何種獨特的性質:(A)教育是人力密集的事業(B)教育的輸入、過程及輸出沒有關聯(C)教育的成本與效益容易直接測量(D)教育是不涉價值的事業

【評論內容】

教育性質:

1. 人力密集事業

2. 教育的輸入.過程.輸出有所關聯

3.成本與效益不易測量

4.合價值性的教育規準

【評論主題】那一種改變最能提高教師自編測驗(50題)的重測信度?(A)去掉10題與總分負相關的題目(B)刪去全體學生都答對的10個題目(C)去掉10題與總分相關最低的題目(D)採用倒扣(校正猜測機率)的記分方法

【評論內容】

重測信度又叫穩定性信度,同一測驗在不同時間針對相同學生前後重測二次 所得到的相關係數 

所以去掉與總分負相關的題目 最能夠提高教師自編測驗的重測信度

【評論主題】提出社會系統分析(socialsystemsanalysis)理論來研究行政行為的學者是:(A)Barnard(B)Getzels&Cuba(C)Herzberg(D)Fayol

【評論內容】主張組統或組織行政行為是由制度與個人兩部分交互作用而成

【評論主題】倫理學直接影響道德教育的立場,那一個哲學派別認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崇高而永恆的道德與義務心?(A)存在主義 (B)理想主義 (C)實驗主義 (D)實在主義。

【評論內容】

代表學者:Plato.Augustein.Kant.Bergson

教育目的:重視人類完美心靈與理性培育,而具亦主張要教學如何運用知識,並兼重自我實現的個人目的與培養民主精神的社會目的

【評論主題】21.使用不同方法測量相同特質,為下列何種效度?(A)聚斂效度(B)同時效度(C)區別效度(D)預測效度

【評論內容】區別效度與聚斂效度同為建構效度的概念,聚斂效度指的是使用不同方法測量相同特質,所得分數會有高相關。

【評論主題】在中國教育史上,關於北宋的三次教育改革之推動者,不包括下列何人?(A)歐陽修 (B)范仲淹(C)王安石(D)蔡京

【評論內容】

宋代三次興學運動:

1.仁宗慶歷四年,范仲淹,欲興只重考試,不重教育之弊

2.神宗熙寧四年,王安石,欲實施新的人才培育措施

  改革內容:創太學三舍法.等

3.徽宗崇寧元年,蔡京,主要是加強前兩次變法的相關措施(建立三級學校制度-太學.州學.小學)

【評論主題】教育部將照顧弱勢族群學生列為重要的教育計畫,此概念與羅爾斯〈John Rawls〉正義理論中的那一個原則相呼應:(A)正確原則 (B)接近原則(C)自由原則(D)差異原則

【評論內容】此為Rawls的正義論,差異原則就是一種積極性的差別待遇,認為應不平等對待不平等,以達教育機會均等

【評論主題】依照皮爾斯(Perls)完形治療的觀點,當我們接觸到人格的那一個層次,就能脫去虛假角色和藉口?(A)恐懼(phobic) (B)虛假(phony) (C)外爆(explosive) (D)內爆(imp

【評論內容】抗拒接觸是種避免完全且真實的經驗此刻的防衛方式。在完形治療中,會面臨的五種主要抗拒接觸的方式為:

 1.內攝(introjection):不加思索,且未加消化使之適合自己,就接受他人的信念及標準,使人的精力都花在吞入所遇到的東西。

 2.投射(projection):把部分自我屏除出丟給環境,並且不去感覺這部份的自己,也不為其負起責任,使得我們無法改變。

 3.迴攝(retroflection):把想要對別人做的事轉回給自己,或者把想要別人對我們做的事轉對自己做。使自己與人及環境的互動遭受嚴重的限制。

 4.解離(deflection):人意圖由過度的幽默、抽象的概括、問問題而不表達自己的想法、減少情緒等來避免接觸。以這種不一致的基礎與環境互動,會讓自己產生情緒上的耗竭。

 5.融合(confluence):指自己與環境混淆不清,不太能清楚劃分內在與外在經驗。包括沒有衝突,或相信每個人所經驗的情緒及想法都是一樣的。

【評論主題】26 基於行為目標的各種問題,誰提出:課程設計應以「表意目標」(expressive outcomes)呈現?(A)泰勒(R. Tyler) (B)杜威(J. Dewey) (C)艾斯納(E. Eis

【評論內容】

表意目標所著重的是個體的經驗和想法表達,其不重視個體到底可以得到什麼結果

【評論主題】50 「學校受教年限」屬於那一種量尺?(A)名義量尺(B)順序量尺(C)等距量尺(D)等比量尺

【評論內容】受教年限:有從未受教之零點,與學生受教幾年之數值計算,因此是等比量尺

【評論主題】48 依照現行師資培育法施行細則規定,培育教師所需教育知能之教育學分課程稱之為:(A)普通課程(B)專門課程(C)教育專業課程(D)教育實習課程

【評論內容】普通課程:學生應修習之共同課程專門課程:培育教師任教學科/領域專長之專門知能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垃育教師依師資料科所需教育知能之教育學分課程教育實習課程:教學實習。導師(級務實習)。行政實習。研習活動之半年全時教育實習課程

【評論主題】31 課程的發展方法結合了程序和理性的原則,以激發教師與學生的批判意識為目標的課程發展進路是:(A)教師教學本位的課程發展 (B)國家政策本位的課程發展(C)社會需求本位的課程發展 (D)行動研究本位

【評論內容】

(1) 國家政策本位:教師按照課程即定的計畫確實執行

(2)教師教學本位:教師在執行既定的課程計畫時得依據課程實施時的現實因素與課程設計人員會商共同調整

(3)行動研究本位:課程是師生在彼此教學互動中共同創造,且強調激發師生的批判意識與反省能力

【評論主題】3 心理學家莫瑞(Henry Murray)稱遊戲是一種:(A)動機(B)需欲(C)習慣(D)意向

【評論內容】提出莫瑞需求:動機是個人需欲和環境壓力互相作用的結果需欲包含:屈服需欲/成就需欲/交往需欲/攻擊需欲/自主需欲/對抗需欲/遊戲需欲/支配需欲/表現需欲

【評論主題】29.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富樂(I. Scheffler)將教學區分為三種哲學模式,下列何者為非? (A)規則(rule)模式 (B)領悟(insight)模式 (C)反思(reflection)模式 (

【評論內容】銘印模式: 經驗主義取向; 領悟模式(理性主義取向);規則模式(批評主義模式)

【評論主題】20.認知學派認為增強之所以能改變行為是因為它提供了以下哪ㄧ項? (A)有關表現的回饋訊息 (B)讓學習者快樂的刺激(C)應表現出的正確行為 (D)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評論內容】根據認知學派之觀點,增強是一種訊息刺激,其能夠帶給個體回饋作用,而改變行為

【評論主題】29.依據教育部公佈的「國字筆畫名稱表」所列,下列何者為「乙」的筆畫名稱?(A)橫斜鉤(B)橫撇鉤(C)橫曲鉤(D)橫折鉤。

【評論內容】筆順及代號筆畫名稱筆畫名稱筆畫名稱點(1)點長頓點  橫(2)橫橫鉤橫折橫折橫橫折鉤橫撇橫曲鉤橫撇橫折鉤橫斜鉤橫折橫折    豎(3)豎豎折豎挑豎橫折豎橫折鉤豎曲鉤豎鉤臥鉤斜鉤彎鉤    撇(4)撇撇頓點撇橫撇挑撇折豎撇挑挑折...

【評論主題】19.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詞語,意思是不同的?(A)「黔首」與「生靈」(B)「致仕」與「宦達」(C)「所生」與「椿萱」(D)「華髮」與「白首」。

【評論內容】文言文』中用來形容平民的詞

百姓:在戰國以前,多爲貴族的總稱。(當時貧民無姓)商代貴族總稱“百姓”。戰國以後,“百姓”多爲貧民的通稱,與“民”同義。《孟子·滕文公上》:“鄉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民:古代有別於君臣之稱的衆庶。《說文》:“民,衆萌也。”《孟子·盡心下》:“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匹夫:匹,單獨的。本指一個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呂氏春秋》:“上爲天子而不驕,下爲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 張溥《五人墓碑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布衣:即“平民”,古代對普通百姓的稱謂。由平民不能穿絲,只穿麻、布而得此稱。...

【評論主題】19.下列哪一個選項的詞語,意思是不同的?(A)「黔首」與「生靈」(B)「致仕」與「宦達」(C)「所生」與「椿萱」(D)「華髮」與「白首」。

【評論內容】致仕:辭官退休

宦達:官位顯達、官運亨通

 

(A)老百姓(C)父母(D)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