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稱為:
(A)作為犯
(B)不作為犯
(C)既遂犯
(D)未遂犯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5537
統計:A(341),B(1774),C(159),D(74),E(0)

用户評論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20.刑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此項所謂之「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學說上如何稱呼? (A)客觀注意義務 (B)主觀注意義務 (C)客觀歸責 (D)保證人地位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第 15 條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20.刑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此項所謂之「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學說上如何稱呼? (A)客觀注意義務 (B)主觀注意義務 (C)客觀歸責 (D)保證人地位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第 15 條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

【用戶】唐唐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20.刑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此項所謂之「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學說上如何稱呼? (A)客觀注意義務 (B)主觀注意義務 (C)客觀歸責 (D)保證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