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某國中特教組利用iPad為一位腦性麻痺學生,設計了一個簡單容易操作的溝通輔具,方便該生在部分時段參與普通教育課程活動時,能有效與一般生進行社會互動與溝通。前述的教學努力最符合下列哪一種輔助科技原則的實踐?
(A)改善物理環境的可及性
(B)強化學習介面的可及性
(C)呈現教材形式的多樣性
(D)引導課程內容的可調整性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71601
統計:A(316),B(946),C(128),D(2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腦性麻痺的類型(依感官動作缺陷分類)、腦性麻痺、CP的語言障礙

用户評論

【用戶】November C.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改善物理環境的可及性:指學生能否順利進入班級上課,是融合教育的最低標準。 (B)強化介面的可及性:分為「人與人互動的介面」以及「人機介面」此題提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參考林寶貴特殊教育與理論的 輔助科技應用章節

【用戶】小王子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有請高人介紹何謂學習介面

【用戶】Never Give Up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控制介面:能讓一個人更接近設備介面,如電器的開關。控制介面在輔助科技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在為學生選擇輔具時,同時也需考量此控制介面是否合適(可及性),以避免出現只有輔具,卻沒有供操作的介面依然無法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