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洞穴的寓言」認為一般人所看到的現象界不是真實的,觀念界才是實在界,此為何人之主張?
(A)柏拉圖(Plato)
(B)亞理斯多德(Aristotle)
(C)黑格爾(G. F. W. Hegel
(D) 康德(I. Kant)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84588
統計:A(9803),B(575),C(321),D(38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黑格爾「正、反、合」辯證、教育的隱喻、心靈論表格整理&代表人物

用户評論

【用戶】Lancy Ch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洞穴的寓言-柏拉圖 洞穴偶像-培根

【用戶】鄧瑾瑜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反對柏拉圖的想法

【用戶】Ennis J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黑格爾(G. F. W. Hegel)反對兒童中心的教育,認為兒童只是主觀精神,必須與客觀精神辯證,才能達到絕對精神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所著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三大巨著奠定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

【用戶】Lancy Cha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洞穴的寓言-柏拉.....看完整詳解

【用戶】鄧瑾瑜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反對柏拉圖的想法

【用戶】簡志帆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黑格爾(G. F. W. Hegel)反對兒童中心的教育,認為兒童只是主觀精神,必須與客觀精神辯證,才能達到絕對精神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所著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三大巨著奠定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

【用戶】鄧瑾瑜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亞里斯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反對柏拉圖的想法

【用戶】簡志帆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黑格爾(G. F. W. Hegel)反對兒童中心的教育,認為兒童只是主觀精神,必須與客觀精神辯證,才能達到絕對精神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他所著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 三大巨著奠定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