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當中「慊」應解釋為?
(A)謙虛
(B)謙讓
(C)滿足
(D)歉疚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4346
統計:A(88),B(104),C(859),D(242),E(0)

用户評論

【用戶】不死鳥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孟子公孫丑上: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這種氣,最廣大,最剛強。若是行為不合義理,自己內心絕得不滿足十,氣就跟著委靡了。

【用戶】Cheng Hsien C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感謝詳解

【用戶】田咕溜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一)ㄑ|ㄢˋ❶不滿、怨恨。玉篇.心部:「慊,切齒恨也。」禮記.坊記:「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亡。」❷不足、缺乏。孟子.公孫丑下:「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二)ㄑ|ㄝˋ感到滿足、快適。孟子.公孫丑上:「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莊子.天運:「彼必齕挽裂,盡去而後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