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成語,何者最適合用來指「所需甚少」?
(A)鷦鷯巢林
(B)老驥伏櫪
(C)吳牛喘月
(D)飛蛾撲火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73849
統計:A(1376),B(239),C(86),D(22),E(0)

用户評論

【用戶】五色幸運草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鷦鷯巢林,不過一枝ㄐ|ㄠ ㄌ|ㄠˊ ㄔㄠˊ ㄌ|ㄣˊ ㄅㄨˋ ㄍㄨㄛˋ | ㄓ鷦鷯生活在林中,所棲不過一截樹枝。語本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比喻所求不多。亦用以勉人知足寡慾。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鷦鷯巢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用戶】葉依慧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世說新語》一書中曾經記載﹕在晉武帝時,有一個叫滿奮的人,向來怕吹冷風,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風。有一天,風很大,他剛好進宮朝見武帝,看見宮裡的窗戶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像很不堅固,不禁發起抖來,臉色變得很蒼白。武帝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滿奮照實回答。武帝一聽,便笑著說﹕「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風的。」滿奮覺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說﹕「臣猶吳牛見月而喘。」意思是說﹕我就好像吳地裏的牛一樣,一看到了月亮就嚇得喘起氣來了。 滿奮為什麼會有這種比喻呢?那是因為中國水牛多生長在長江、淮河一帶,古代這個地方叫做吳,所以那裡的牛就叫做吳牛,水牛很怕熱,喜歡泡在涼快的水裡,牠只要一看到太陽,就會全身發熱,喘個不停。有一次,水牛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便嚇得大大的喘起氣來。「吳牛喘月」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吳牛喘月」就是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

【用戶】郵局外勤正取79感謝阿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鷦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