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為增進學生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提升對新移民家庭的同理心,朱老師特別設計了一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共讀關於東南亞新移民家庭的故事繪本。這比較屬於下列哪一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
(A)轉化模式(the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B)貢獻模式(the contribution approach)
(C)添加模式(the additive approach)
(D)社會行動模式(the social approach)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6817
統計:A(419),B(125),C(2674),D(26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取向

用户評論

【用戶】pvenice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班克斯主張的課程設計的途程:(一) 貢獻模式 (contribution approach)此一取向是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藉由對某些少數特定的族群中有所貢獻的英雄人物之事蹟,在特別的假日,節慶或典禮中,加以表揚。(二) 附加模式 (additive approach)  此一階段是課程發展的第二階段,不改變...

【用戶】勝cham在握的豹海豹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類題 (A)美國多元文化教育學者班克斯(J. A. Banks)的多元文化課程統整演變四階段理論中指出,「改變既有的課程結構並增加對種族、性別、階級問題概念的省思」,是屬於下列哪一階段?(A)社會行動的取向 (B)添加的取向 (C)貢獻的取向 (D)轉換的取向。

【用戶】侯納豆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請問為何不能選(D)都邀請人家來了這樣不算是有行動?還是因為沒有省思的味道?求解!

【用戶】I can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為增進學生對東南亞文化的認識,提升對新移民家庭的同理心,朱老師特別設計了 一個教學單元,讓學生共讀關於東南亞新移民家庭的故事繪本。這比較屬於下列哪 一種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 1. 代表課程結構沒有改變,因為還是在認識東南亞文化→所以剩下貢獻和添加2. 加入特定族群的相關概念或議題→所以是添加添加回樓上:行動的話當然是學生要付諸實際的行動,透過討論→批判、澄清→反省,最後才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