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A)孟子主張性善,故教育須啓發人性之四端仁義禮智
(B)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
(C)荀子主張性惡,故教育須積善,以禮樂化性成偽
(D)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說,故在教育上具批判精神而無法成就文化傳統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38912
統計:A(7),B(81),C(19),D(132),E(0)

用户評論

【用戶】Isabell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則東流,決諸西則西流。人知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告子說:人的本性如同湍急的溪水,你把它阻向東它就流東,把它阻向西它就流西。亦即,人性沒有所謂本來的善或不善,就像溪水沒有本來要流東或西一般。

【用戶】拜託讓我過拜託?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怎麼解釋呢?

【用戶】衝了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C怎麼解釋呢?

【用戶】L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孟子反駁告子:水信無分東西,無分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註:B選項後半部的話為孟子所說,非告子,錯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