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依據帕森思(T. Parsons)的看法,傳統教師主張完整人格的教育;現代教師重視選擇 功能,要學生能學以致用。這屬於下列何種對比模式?
(A)成就對歸因
(B)廣布性對專門性
(C)普遍性對獨特性
(D)自我導向對集體導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87555
統計:A(138),B(999),C(373),D(252),E(0)

用户評論

【用戶】yawen1117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5F陳威志 大二上 (2018/03/08) 3F小欣 高一上 (2017/02/18)Parsons-價值導向抉擇(一)感情性 V.S. 感情中性→放感情 V.S. 不放感情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時,需考慮究竟應付出多少感情成分、多少理智成分(二)廣布性 V.S. 專門性→人師 V.S. 教師匠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是廣泛涉及生活領域,或僅限於專門性質的層面。(三)普遍性 V.S. 獨特性→一體適用 V.S. 個別考量此係指行動者在評估他人時,是根據普遍客觀的標準,或是以自我的價值體系與對方之個別狀況而定。(四)成就 V.S. 歸因→重結果 V.S. 重動機 、 重現實 V.S. 重理想此與前述「普遍性」VS.「獨特性」有密切相關,一般而言,重成就者較重視「普遍性」原則,而強調歸因...

【用戶】yawen1117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5F陳威志 大二上 (2018/03/08) 3F小欣 高一上 (2017/02/18)Parsons-價值導向抉擇(一)感情性 V.S. 感情中性→放感情 V.S. 不放感情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時,需考慮究竟應付出多少感情成分、多少理智成分(二)廣布性 V.S. 專門性→人師 V.S. 教師匠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是廣泛涉及生活領域,或僅限於專門性質的層面。(三)普遍性 V.S. 獨特性→一體適用 V.S. 個別考量此係指行動者在評估他人時,是根據普遍客觀的標準,或是以自我的價值體系與對方之個別狀況而定。(四)成就 V.S. 歸因→重結果 V.S. 重動機 、 重現實 V.S. 重理想此與前述「普遍性」VS.「獨特性」有密切相關,一般而言,重成就者較重視「普遍性」原則,而強調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