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68917
統計:A(674),B(203),C(545),D(287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社會契約論

用户評論

【用戶】榮辱與共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謝謝艾游老師詳細的整理再依選項逐一排列一下:(A)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B)心理利己論 :是一種認為人性本自私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構造就是會驅使我們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如果我們做了什麼對他人有益的事,也是因為那件事對我們也有利,只不過做出行為的人未必能發現而已。(C)倫理利己主義的主張:我們對他人並無自然義務,我們惟一的義務是從事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所以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對行為者最有利的行為(D)社會契約主張: 個人融入政治社會是透過一個相互同意的過程,個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種類的傷害。

【用戶】艾游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主張:個人融入政治社會是透過一個相互同意的過程,當中,個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

【用戶】艾游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心理利己論是一種認為人性本自私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構造就是會驅使我們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如果我們做了什麼對他人有益的事,也是因為那件事對我們也有利,只不過做出行為的人未必能發現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