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據史書記載,我國文字四聲之發現是在漢代。
(A)是
(B)否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10697
統計:A(356),B(902),C(8),D(11),E(1)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四聲」的發現,而是在南朝齊、粱之間。南北朝時期,中國文壇流行了一種文體,叫做「駢體文」;運用駢文句式技巧來寫作賦體,即稱為「俳賦」。當世文人寫作駢文、俳賦時,要求頗多。如:1.形式上:要求句式整齊,講究對偶。2.修辭上:力求詞藻華麗,堆砌字句。3.聲律上:追求聲律和協、富音樂性。就是因為有第三點,為了追求詩文詞句中聲律的和協,當世文人開始研究中國文字的音樂性。齊粱之間的文人沈約提出「四聲八病」之說,四聲即平、上、去、入四種格律;八病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常犯的毛病。此後逐漸增刪,到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發展成近體詩的格律要求。聲韻學的學者普遍認為,四聲之發展,濫觴於魏晉(太康體),發展於劉宋(元嘉體),成熟於齊粱(永明體)。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四聲」的發現,並非在兩漢時期,而是在南朝齊、粱之間。齊粱之間的文人沈約提出「四聲八病」之說,四聲即平、上、去、入四種格律;八病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常犯的毛病。此後逐漸增刪,到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發展成近體詩的格律要求。聲韻學的學者普遍認為,四聲之發展,濫觴於魏晉(太康體),發展於劉宋(元嘉體),成熟於齊粱(永明體)。

【用戶】張茜瑤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四聲」的發現,而是在南朝齊、粱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