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有關智能障礙教育觀念的改變,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職業訓練從「訓練→安置→輔導」轉變為「安置→訓練→支持」
(B)從「隔離的安置」轉變為「融合的安置」
(C)鑑定方式從使用「根據個體障礙部位及損傷程度來標記」轉變為「避免標記」
(D)從「課程規畫強調生理年齡」轉變為「考慮心理年齡及所處的生態環境」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07722
統計:A(176),B(15),C(178),D(78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智能障礙者職業教育與訓練、智能障礙程度

用户評論

【用戶】Simon Lin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啟智教育過去:較注重學生心理年齡,發展性課程取向現在:注重學生的生理年齡與生態環境。功能性、生態課程取向 (與融合教育、正常化趨勢相關)

【用戶】鄭淑丹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請問有人可以解釋(A)選項嗎?感謝:)

【用戶】Aviva Hu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反機構化 (deinstitutionalization)、融合概念(integration or inclusion)、社區本位(community-based)等思潮的推進,近年來,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能夠重返社會,獲得就業機會,以達成獨立生活、融合社區之目標,漸以支持性就業「先安置再訓練」的就業安置模式取代過去易於標籤化、機構化的庇護性就業「先訓練再安置」的方式。(孫淑柔,1994)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D)從「課程規畫強調心理年齡」轉變為「考慮生理年齡及所處的生態環境」。

【用戶】Aviva Hua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反機構化 (deinstitutionalization)、融合概念(integration or inclusion)、社區本位(community-based)等思潮的推進,近年來,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能夠重返社會,獲得就業機會,以達成獨立生活、融合社區之目標,漸以支持性就業「先安置再訓練」的就業安置模式取代過去易於標籤化、機構化的庇護性就業「先訓練再安置」的方式。(孫淑柔,1994)

【用戶】林怡芬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D)從「課程規畫強調心理年齡」轉變為「考慮生理年齡及所處的生態環境」。

【用戶】米立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D)考慮生理年齡及所處生態環境總不能30歲還不知道怎麼搭車或買飯吧 我是這樣記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