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下列《論語》中的文句,何者最可看出孔子「懷才致用」的精神?
(A)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B)子曰:「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C)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D)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2552
統計:A(24),B(152),C(99),D(881),E(0)

用户評論

【用戶】雷梓滄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原文: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篇》【釋義】  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好呢?”孔子說:“賣出去吧!賣出去吧!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讀解】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當子貢一說到有美玉在這里時,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設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貢所提出來的,實際上是讀書人出不出去做官的政治態上問題。  子貢給出的是兩個選擇要么“韞櫝而藏”,珍藏在匣中;要么”求善賈而沽”。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這兩個選擇實際上就是孔子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的“行藏”問題。孔子在這里的回答是傾向于“行”的方面,即“沽之哉!沽之哉!”賣出去吧,賣出去吧!這反映出孔子思想中積極入世的一方面。但下面的回答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孔于說的是“我待賈者也”而子貢問話中說的是“求善賈而沽諸?”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韞ㄩㄣˋ,收藏。櫝,匣子。韞櫝比喻懷才不用。

【用戶】張廷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飯食簡單,睡覺彎著手臂當枕頭,卻也樂不可支。像不仁不義、為富不仁獲得的富貴,對我來說像浮雲,是虛假不會永恆。』(B)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說:「錢財、富貴如果循正道而得,雖然做為趕馬車、牛車的車夫,我也會去做。但是,如果不合正道而求得的錢財、富貴,我是不強求,我只會做個簡單的讀書人就好。」(C)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太宰向子貢問:「孔老先生是位聖人嗎?為什麼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既然上天讓他成為聖人,當然也就會讓他多才多藝。」孔子聽到後說:「太宰了解我嗎?我小的時候貧窮,所以學會了不少技藝。一般的君子會有這樣多的技藝嗎?那是不會的。」

【用戶】雷梓滄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原文: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篇》【釋義】  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好呢?”孔子說:“賣出去吧!賣出去吧!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讀解】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當子貢一說到有美玉在這里時,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設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貢所提出來.....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韞ㄩㄣˋ,收藏。櫝,匣子。韞櫝比喻懷才不用。

【用戶】雷梓滄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原文: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篇》【釋義】  子貢說:“有一塊美玉在這里,是把它珍藏在匣中好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把它賣出去好呢?”孔子說:“賣出去吧!賣出去吧!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讀解】     儒者常常以水和玉比德,所以,當子貢一說到有美玉在這里時,孔子便知道他是以玉設比,于是作出了“我正等待著識貨的商人哩”的回答。  子貢所提出來.....看完整詳解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韞ㄩㄣˋ,收藏。櫝,匣子。韞櫝比喻懷才不用。

【用戶】張廷宇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子曰:「飯疏食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