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甲午戰後,李鴻章為清議所不容,鬱鬱不得志,曾慨嘆道:「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出露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為之阻撓不少。當此等艱難盤錯之際,動輒得咎,當事者本不敢輕言建樹,但責任所在,又不能坐以待斃。苦心孤詣,始尋得一條線路,稍有幾分希望,千盤百折,甫將集事,言官乃認為得間,則群起而訌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納,往往半途中梗,勢必至於一事不辦而後已。大臣皆安位取容,苟求無事,國家前途,寧復有進步之可冀?」李鴻章認為當時國事難以有為,下列那一項並非重要原因?
(A)大臣不求進取
(B)外國勢力難抗
(C)言官坐談誤事
(D)朝廷缺乏擔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00119
統計:A(82),B(1349),C(100),D(62),E(0)

用户評論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王朝。特點就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説出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用戶】Chiang Yu Che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這不就跟現在的名嘴亂像一樣嗎? 政治,八卦,是非無所不談。民國將亡,妖孽亂竄。

【用戶】Allen La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國之將亡 必有妖孽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王朝。特點就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説出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因此.....

【用戶】Chiang Yu Che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這不就跟現在的名嘴亂像一樣嗎? 政治,八卦,是非無所不談。民國將亡,妖孽亂竄。

【用戶】Allen La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國之將亡 必有妖孽

【用戶】Lin Houng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王朝。特點就是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説出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因此.....看完整詳解

【用戶】Chiang Yu Che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這不就跟現在的名嘴亂像一樣嗎? 政治,八卦,是非無所不談。民國將亡,妖孽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