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 以教育哲學家皮德斯(R. S. Peters)的主張來說,情緒教育必須聚焦在下列何者?
(A) 教導表達情緒的語言與昇華
(B) 發展適當的評價與控制及疏導被動性
(C) 正念冥想與親近大自然
(D) 發展敏銳的感受與倣效理想的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
統計:A(1),B(1),C(0),D(3),E(0)

用户評論

【用戶】UFO(不販售詳解)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皮德思的道德教育理論,他主張道德發展階段的劃分應該要包含認知、情緒與意志的面向,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認知、情緒與意志的表現都各有不同,因此道德教育也應配合道德發展的階段來進行。在皮德思的道德教育理論中,情緒教育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其推行的兩個主軸是發展適當的評估以及管理我們的被動性。參考文獻:劉意婷(2012)。皮德思論情緒在道德與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用戶】吳嘉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他是觀念分析學派 所以可以稍微分析一下ABCDB比較適合

【用戶】王語檣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94年高考題目(以下黑字轉自國考教育行政類專業科目重點精析,黃底是我自己的解讀,不確定有沒有錯誤)1.皮德斯在<情緒的教育一文中,深具原創性地提出情緒、認知、被動性、動機和期望的分析比較 。2.其對情緒教育也提出若干主張如下:(1)情緒如同認知的形式  因為了解了某些事情,而生氣高興憤怒悲傷(2)情緒屬於被動性的範疇  是因為先有事件發生,才會有情緒(3)情緒與行為尚未有概念上的連結,但不代表沒有偶然上的連結  生氣會打人,但不代表你每次生氣都會打人(4)情緒與期望有概念上的連結  類似比馬龍效應吧(5)主張發展自我理解,以情緒控制情緒  要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才控制自己所以解釋完之後,只有B可以選沒錯

【用戶】努力再努力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皮德思的道德教育理論中,情緒教育是一個重要的面向,其推行的兩個主軸是發展適當的評估以及管理我們的被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