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學生不舉手就隨口發言,老師請他重新舉手再指定其發言,而且讚美此舉手行為。若下次該生記得先舉手,就一定請他發言,而且給予鼓勵,以增強舉手後發言的好行為。」這屬於下列哪一種處理擾亂行為的策略?
(A)交互抑制
(B)排除刺激
(C)消極注意
(D)適度懲罰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22457
統計:A(10992),B(364),C(428),D(131),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

用户評論

【用戶】Celine Tao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一個狀態出現,必然對另一種狀態形成抑制作用,即是交互抑制。舉手發言的行為獲得鼓勵,則能抑制不舉手發言的行為。

【用戶】Nic Hung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交互抑制(reciprocal inhibition)理論,最早由J.Wolpe 創立,其中最好的例子便是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的使用,先教導案主學習放鬆的技巧,以使個案暴露於害怕刺激的過程中得以出現放鬆反應,與即將出現的害怕反應相抗衡,在放鬆的情況下,緊張便無法出現。其理論基本假設,就是人的身體的放鬆與焦慮是兩個對抗的過程,兩者是不能同時存在的,一種狀態出現,必然會對另一種狀態形成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簡單來說,若用交互抑制改正學生不良行為就是去設置一種情境,使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與認可行為同時並存。消極注意:教師使用語言、音調、姿勢、或面部表情向學生表示已注意到某些壞行為,藉以抑止。

【用戶】Chu Cheng Hsi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行為治療法中的系統減敏感採用此種基本假設進行治療,主要是藉由相反的替代活動來進抑制【用目標行為抑制不良行為】,本題是以舉手行為代替不舉手行為屬於相反刺激,故選A

【用戶】Joyce(多虧阿我10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題目有錯字建議題目更改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