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以「教師道德觀」為主題的研習活動中,關於「道德」的涵義,林老師將其表述為:「道德乃是理性的人為了彼此的利益,在別人同樣也會遵循的前提之下,所採納的 一套人我相待的規則。」林老師的道德觀最接近哪一種道德理論?
(A)效益論
(B)心理利己論
(C)倫理利己論
(D)社會契約論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21684
統計:A(776),B(215),C(649),D(269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師道德觀

用户評論

【用戶】雨涵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社會契約主張: 個人融入政治社會是透過一個相互同意的過程,當中,個人同意遵守共同的規則,並接受相應的義務,以保護自己和其他人不受暴力和其他種類的傷害。 倫理利己論: 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 心理利己論 :是一種認為人性本自私的理論,認為人的心理構造就是會驅使我們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如果我們做了什麼對他人有益的事,也是因為那件事對我們也有利,只不過做出行為的人未必能發現而已。 

【用戶】肥嘟嘟左衛門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效益論: 多數人的最大快樂(B)心理利己論: 人是自私的(C)倫理利己論: 人沒有義務對他人好, 倫理上對的就是對我們自己最有利的(D)社會契約論: 彼此利益, 相互同意

【用戶】Quan Top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柯爾柏格/柯柏格(L. Kohlberg)道德發展(習俗道德)的三期六段論---法治觀念取向:順從法規與秩序取向(C)32.根據柯柏格(L. Kohlberg)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若高一的小華覺得世俗判斷善惡標準應以社會契約和法律多樣性利益價值為主,那他具備的道德階段是下列何者? (A)價值觀念建立 (B)相對功利導向 (C)法治觀念導向 (D)順從權威導向[青發1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