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採用多文本進行語文教學,下列何者較不適合做為教學的主要目的?
(A)單元主題教學。
(B)比較評估能力。
(C)字詞解析判斷。
(D)文章結構分析。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29064
統計:A(215),B(432),C(1277),D(106),E(0)

用户評論

【用戶】zappie116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多文本還要求字詞解析判斷,感覺較不適合

【用戶】第第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文本」指的是一段文章、一段話、一段可以分析的文字或符號作品,多文本就是很多文章

【用戶】汪佩陵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多文本,即以不同的文本,師生共同參與群文閱讀,藉此以交織自己的經驗與想法的閱讀活動。例如小學國語文單元主題式的文本(每個單元有3-4課)同一段時間內,有多個文本(3-4課)在課堂上進行。例如: 某版第五冊的第二單元「走過老地方」為例,一個單元共三課,一篇是「淡水小鎮」,一篇是「安平古堡參觀記」,一篇是「回到鹿港」。「淡水小鎮」是由四首短詩組成,分別歌頌淡水老街、阿婆鐵蛋,紅毛城以及港口夕陽小船的美麗景緻。「安平古堡參觀記」的體裁是一篇日記,記敘作者校外教學,參觀「安平古堡」的經過。「回到鹿港」則是一篇記敘文,寫作者回鹿港老家,發現九曲巷及半邊井的特色。以多文本來進行單元主題教學,從多文本中整合見解,培養比較評估能力,文章結構分析比較的能力。多文本教學,學生是學習主體,強調協同與探究,培養的是能力,不是知識的傳遞,不是字詞解析判斷。多文本的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對主題有多元的認識與了解,較有可能激盪出學生不同的想法,豐富學生對主題的感受性。

【用戶】Lucy Diamond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重點是多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