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王老師上數學課時,出言制止大雄看漫畫的行為,結果發現班上其他同學也都跟著專心上課。這是下列何種心理效應的展現?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C)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D)月暈效應(hallo effect)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30636
統計:A(1449),B(17),C(28),D(10),E(0)

用户評論

【用戶】甄甄日上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所以教師責罰學生時最好避免在憤怒下,對學生做出人格上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