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RTI對學習障礙的鑑定方式,與下列哪一項我國特殊教育法規對學習障礙之鑑定標準最為相似?
(A)智力正常
(B)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C)任一基本能力有顯著困難
(D)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37429
統計:A(51),B(253),C(40),D(177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介入反應模式RTI

用户評論

【用戶】王聖詠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RTI的主要推動精神,在於發現學生為學習障礙前,為學生先進行補救教學課程,避免因教學方式不當,或是課程內容而影響學生的學習,也藉此降低學習障礙學生的人數。 引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776

【用戶】江承儒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以前的學障鑑定就是“等待失敗”RTI 企圖改變這樣的模式

【用戶】Shu-Jang Lai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這題可以選B嗎: )?

【用戶】簡玉琳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RTI有三階段的教學,等同於是將篩選跟教學同時進行。第一階段人數最多,可能包括全班的學生,教學也比較偏向一般的課後教學,經測驗後未通過的人才需要接受第二階段的教學。以此類推,但教學的強度跟頻率,與測驗的次數會隨階段遞增,而變強變多。經由三階段的補救教學,最後留下來的學生才會被真正確認為是學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