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 讀 題      羅森(Larry D.Rosen)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心理學名譽教授,他提出青少年使用手機會出現「科技焦慮」以及無手機焦慮症,研究已經證實同時處理多項事務會導致人們在執行任務上表現的比較差,羅森運用應用程式記錄學生每天解鎖手機多少次。他說:「平均 50 次,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間大約 5.25 分鐘。」英國一項研究顯示即使手機調成靜音模式,來電通知仍會影響人們的認知反應。可見使用手機會造成青少年進行其他任務時分心。     除了分心外,羅森認為在查看手機後(也就是不再看手機-無手機焦慮症),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到體內。少量皮質醇無妨,但過量皮質醇會累積,人們會變得焦慮,而紓解這種感覺唯一的方法就是再次查看手機。皮質醇持續分泌是否會影響青少年大腦發育?他用功能性近紅外光光譜觀察在輕度和重度科技使用者的大腦皮質在執行功能任務時,發現兩者大腦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
    英國學者勒莫拉(Sakari Lemola)提出使用智慧手機的青少年比較晚睡。現代的平面螢幕會發出較多藍光,而藍光會抑制松果腺分泌退黑激素――在晚上或黑暗中分泌的激素,有調節睡眠、生理時鐘功能。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收到朋友的訊息或回應會情緒起伏,更難入眠。就寢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跟睡眠時間縮短、失眠症狀增加有關聯,睡眠時間短少與品質低落則可能跟憂鬱症有關聯。
                                                        摘自《科學人》雜誌 2018 年 6 月號〈手機殘害青少年大腦?〉
【題組】1. 松果腺是身體調節生理時鐘的重要腺體,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松果腺位在肋骨上方
(B)松果腺分泌黑色素
(C)可調節睡眠
(D)年紀越大松果腺越發達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