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關於客觀式測驗題型的功能,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選擇題比是非題有較佳的信度
(B)增多題數可減低是非題易於猜測的缺失
(C)選擇題比是非題更容易受到反應心向的影響
(D)配合題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測出大量相關聯的事實資料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0089
統計:A(381),B(1447),C(4917),D(703),E(1)

用户評論

【用戶】Yufung S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可參考陳嘉陽(上)p472心向作用 它是影響創造力發展的一種思考慣性,是指人們習慣以自己熟悉的經驗或習慣解決新問題,而不管其是否恰當。

【用戶】Jung Tse Hs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是有可能的唷!若每題都是用猜的,假設每一事件(題)皆為獨立事件(不考慮心向跟前後題內容相互重疊的部分),根據大數法則其正確率會大約接近1/2,我們可以依照學生得分粗略的分:高於1/2,較為精熟。     約等於1/2,猜測或是較不精熟。   低於1/2,可能具有迷思概念或是猜測。(認真寫但都錯)

【用戶】陳教授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意思就是選項越小,人們作答有可能想要傾向平均的機率,而不是理性地管答案是否正確,稱之反應心向嗎?這樣想的話題卻是非題會比較容易犯下這樣的錯誤。個人淺見

【用戶】♪ ♬ ヾ(´︶`♡)ノ

【年級】

【評論內容】反應心向Response Set反應心向是會影響測驗結果的受試者作答心態,反應心向的種類很多。例如,某些人對是非題的答案,總是傾向於答「是」,這稱為默從(acquiescence)。最常見的反應心向是「社會期望性」,即受試者依社會所期望的行為方式作答。如「我常幫助殘障者和老人。」「即使被別人責罵,我也能心平氣和。」等問題,受試者可能不是依照自己真正的行為或感受去回答,而是根據社會所接受或期望的方式去回答。例如在應徵工作或入學時,有些人在人格測驗上很可能盡力去表現自己有誠實、樂觀、進取、勤勞、合群等社會所讚許的特質。而實際上,這些並非其真正的人格特質。另外,有一種反應心向稱為偏離(deviation),受試者偏向於給一些不平常或不尋常的答案。引用網址: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