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 《霓裳羽衣曲》是:
(A)明代大曲中的法曲
(B)唐代大曲中的法曲
(C)明代大曲中的宮廷樂舞
(D)唐代大曲中的詩樂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59396
統計:A(31),B(786),C(128),D(82),E(0)

用户評論

【用戶】howhow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霓裳羽衣曲》即《霓裳羽衣舞》,是唐朝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用戶】Ming-Chin Su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教育wiki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9%9C%93%E8%A3%B3%E7%BE%BD%E8%A1%A3%E6%9B%B2

【用戶】Norma Cheng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霓裳羽衣曲》描寫唐玄宗嚮往神仙而去月宮見到仙女的神話,其舞、其樂、其服飾都著力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給人以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的結構和舞姿作了細緻的描繪: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

【用戶】梁華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法曲又名,因用於佛教法會而得名,隋朝以後稱為法曲。法曲之名始見於東晉《法顯傳》,源於晉代法樂。隋朝以後宮廷燕樂中均以法曲為主。唐代法曲大盛[1],陳暘《樂書》記載:「法曲興於唐,其聲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鐃、鈸、鐘、磬之音,獻仙音其一也。」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大曲》中的法曲,其他可考的法曲還有《王昭君》、《思歸樂東》、《傾杯樂》、《破陣樂》、《聖明樂》、《五更轉》、《火鳳》、《春鶯囀》、《雨霖鈴》、《荔枝香》等二十多種。宋代以後法曲與法樂成為相同的名詞,但本質上仍有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