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根據記載,春秋時期的齊國曾提倡穿綈服(一種絲、棉混織品),並禁止民眾生產,反而用高於市價的價格自魯、梁兩國進口,魯、梁民眾因而放棄糧食生產,轉而投入生產綈服。一年後,齊國突然禁止與魯、梁的貿易,造成兩國糧食價格高漲,導致兩國先後投降齊國。從社會福祉的角度分析,下列哪種人民的損失是促使兩國投降的主因?
(A)生產糧食的生產者剩餘
(B)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
(C)生產綈服的生產者剩餘
(D)購買綈服的消費者剩餘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28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Elean Xiao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從題目描述中,可以看出齊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操控糧食和綈服的生產與交易,最終導致魯、梁兩國投降。從社會福祉的角度來看,主要的損失來源可以通過分析剩餘來解釋。剩餘是指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市場交易中獲得的額外價值。(A) 生產糧食的生產者剩餘:由於齊國禁止了糧食生產,生產糧食的人可能受到了損失,因為他們無法在市場上銷售糧食,這可能導致生產者剩餘的減少。(B) 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隨著糧食價格的上升,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來購買所需的糧食,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剩餘的減少。(C) 生產綈服的生產者剩餘:齊國鼓勵生產綈服,這可能使生產綈服的人受益,因為他們可以在市場上以高價銷售綈服,從而獲得較多的生產者剩餘。(D) 購買綈服的消費者剩餘:購買綈服的消費者可能因為進口的綈服價格上升而付出更多的錢,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剩餘的減少。 因為齊國突然禁止了與魯、梁的貿易,導致糧食價格上升,這對購買糧食的消費者造成了負擔,因此可以認為主要的損失是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這可能是促使兩國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選(B)。

【用戶】Elean Xiao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從題目描述中,可以看出齊國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來操控糧食和綈服的生產與交易,最終導致魯、梁兩國投降。從社會福祉的角度來看,主要的損失來源可以通過分析剩餘來解釋。剩餘是指生產者和消費者在市場交易中獲得的額外價值。(A) 生產糧食的生產者剩餘:由於齊國禁止了糧食生產,生產糧食的人可能受到了損失,因為他們無法在市場上銷售糧食,這可能導致生產者剩餘的減少。(B) 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隨著糧食價格的上升,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來購買所需的糧食,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剩餘的減少。(C) 生產綈服的生產者剩餘:齊國鼓勵生產綈服,這可能使生產綈服的人受益,因為他們可以在市場上以高價銷售綈服,從而獲得較多的生產者剩餘。(D) 購買綈服的消費者剩餘:購買綈服的消費者可能因為進口的綈服價格上升而付出更多的錢,這可能導致消費者剩餘的減少。 因為齊國突然禁止了與魯、梁的貿易,導致糧食價格上升,這對購買糧食的消費者造成了負擔,因此可以認為主要的損失是購買糧食的消費者剩餘,這可能是促使兩國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