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三、 非選擇題:(共 36 分,計算題請附計算過程並將答案明確標示出) 1. 已知苯(C6H6)在 50℃時的蒸氣壓為 270 mmHg,二氯乙烷(C2H4Cl2)為 230mmHg。在 50℃時苯

【評論內容】錨式情境教學法是由美國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認知科技群(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簡稱CTGV)所提出,是一種以影碟呈現教學內容的情境教學方式(CTGV,1992)。錨式情境教學法利用互動式影碟系統建立一個大型的故事環境,在故事中嵌入許多資訊,經由學習者反覆的探索,尋找出所需要的訊息,藉此解決故事中所呈現的問題(徐新逸,1995a, 1995b)。錨式情境教學法希望能借重科技及多媒體呈現問題情境,除了幫助啟發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外,更強調透過學生親自操作的方式,讓學生結合知識中所蘊含的實際意義,使學生的知識能在類似的問題情境中派上用場,達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目標(林和秀,2005)。

【評論主題】三、試述黏液縲縈(Viscose rayon)纖維的製造流程,並說明其紡絲方法及性質結構?(20 分)

【評論內容】基本特點是評量者與被評量者及評量有關者之間進行協商, 並就評量活動之重點、程序及行動之解釋與主張以討論方式決定之, 因此評量者並非評量的控制者而是協同合作者, 換言之, 評量者與被評量者亦處於均等的合作關係而非以往的考核者與被考核者的關係。 from PTT by HONGS

【評論主題】【題組】 ⑵試針對 µ1 與 µ 2 是否相等,進行假設檢定。(設 α =0.05)(5 分)( Hint : 可 能 會 用 到 下 列 的 某 些 數 值 : t0.05(10) = 1.812

【評論內容】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關於這句話的意涵如果懂一點統計,就可以從「變異」的角度來理解。在此我們就先省略此觀點,先依簡茂發的觀點來說明:(一)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條件:即一個工具得先有好的信度,才有必要探討其效度,好的信度是一個測量工具的最基本條件。(二) 信度是效度的非充分條件:即一個工具就算有高的信度,也未必會有好的效度。所以,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信度低,效度必低。

(其實當信度低,也就沒必要探討效度了,因為沒意義。)效度高,信度必高;效度低,信度未必低。

【評論主題】五、試述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纖維 PLA(Polylactic acid)之製造方法、性質及用途。(20 分)

【評論內容】高分組與低分組在每一個試題的答對率,以PH及PL表示,以「D=(PH-PL)」表示試題的鑑別度指數( 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

【評論主題】七、測定維生素 C 含量的方法有微量螢光測定法及 2,6-2 氯酚靛酚(2,6-dichloroindophenol)法,試說明兩者之原理。(20 分)

【評論內容】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條 學校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置委員五人至二十一人,採任期制,以校長為主任委員,其中女性委員佔委員會總數二分之一以上,並得聘具性別平等意識之教師代表、職工代表、家長代表、學生代表及性別平等教育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為委員。

【評論主題】【題組】⑶ Incretin effect

【評論內容】顧里(Charles Cooley):提出「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1.「鏡中自我」的概念意含:(1)該理論的目的,主要是在解釋個體如何從一個生物個體,轉便成為一個社會人。(2)強調「社會鏡子」,即個人想像別人對他是如何觀察 並加以判斷的一種想像。(3)理論內涵:從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與行為及想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來獲得自我的概念。2.「鏡中自我」此一理論,指出自我的形成,包含三個過程:(1)表現(presentation):想像自己出現在別人面前的樣子(2)辨認(identification):想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3)主觀解釋(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根據我們認為「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加以反應。Mead 自我發展概念

米德認為自我發展是社會經驗累積而成...

【評論主題】四、毒化物對神經之傳導有不同危害,試舉其中三種類型以實例說明其作用機轉。(15 分)

【評論內容】課程慎思的內涵和特質:

1.  慎思是一種訓練有素的對話藝術,是一個做決定的過程。

2.  解決課程問題需依據手段和目的之間的交互作用,

(1)  必須有答案:開學一週前向教育局提出學校課程計畫。

(2)  作決定依據的基礎不明確。

(3)  必須考慮已經敎了什麼,隨時重新做決定。

(4)  每一間教室都是獨特的,老師必須在獨特的環境做決定。

(5)  每一個主權者都有不同的要求,課程目的常是對立的、需妥協。

(6)  行動以後產生的結果無法預測。

(7)  教師行動的合理化,不在行動本身,而是我們期望的目的。

3.  慎思不是課程理論家設計、發展課程的奧秘模式,而是教育者...

【評論主題】一、繪圖說明抗體κ輕鏈(light chain)之基因重組(gene rearrangement)過程及抗體多樣性(Ab diversity)之機制。(20 分)

【評論內容】

順攝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是指先前學習到的資料對後來學習資料的記憶產生干擾的傾向。例如,換了新的電話號碼(後來的記憶),受舊的電話號碼(先前的記憶)干擾而記不起新號碼。

倒攝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是指後來的學習對先前學習資料的記憶產生干擾的傾向。例如,臨睡前學習內容的保持優於白天,因為所受的後繼學習的干擾較少。

【評論主題】三、試列舉五種滾珠軸承,並繪簡圖說明。(10 分)

【評論內容】

艾瑞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國著名精神病醫師,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評論主題】【題組】⑵壓縮機之壓縮比為,求 T3 =?(5 分)

【評論內容】

傳統教育社會學:以教育學者為主,重教育的「社會化」、「選擇」功能

"新興的"教育社會學:以社會學者為主

"新的"教育社會學:解釋性、質的研究、微觀的

【評論主題】依「教育基本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學生為教育權之主體(B)對偏遠及特殊地區之教育,不必優先予以補助(C)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D)教育不必遵循中立原則

【評論內容】

A 第2條 "人民"為教育權主體

B 第5條第2款 對偏遠及特殊地區之教育,應優先予以補助

D 第6條 教育應本中立原則。(政治.宗教)

【評論主題】33.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個實際生活問題,然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決定工作計畫、蒐集相關資料,使學生從實際活動中去完成學習工作。此種教學法稱為什麼?(A)自學輔導法(B)設計教學法(C)問

【評論內容】克伯屈的設計教學可分為四步驟。 決定目的(purpose) 擬定計劃(planning) 實行(executing) 評估(evaluating)

  就決定目的而言,一件理想的設計工作,最好能由學生自己設計並提出。教師站在輔導的地位協助學生選定適宜的設計。計劃項目包括材料問題、工作分配問題、施行步驟問題、進行方法問題等等,實行項目教師有鼓勵、建議的責任,評估結果而言教師提供批評的標準,最好由同學共同批評,教師從旁指導。

  課程的編制必須依循知識在經驗中發展的順序,課程不能離開兒童的經驗、活動及生活。教材有兩種型態,心理的組織和論理的組織,他認為知識發展的順序是由心理到論理。

 

 

杜威的問題解決教學法1. 他認為學校課程應...

【評論主題】64.64.一個人喜歡過度的吃喝、吸煙、喝酒,是表現出以下何種類型的性格?(A)口腔性格(oral character) (B)肛門性格(anal character)(C)性蕾性格(phallic

【評論內容】成人中有所謂的肛門性格者,在行為上表現冷酷、頑固、剛復、吝嗇等,可能就是肛門性格的特徵。

【評論主題】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幾年公佈(A)元(B)11(C)18(D)38

【評論內容】現行的教育制度是民國11年頒訂的,仿照美國學制。主要為6-3-3-4

【評論主題】40.下列何者是成功的學習型組織應具有的特質?((A)組織文化無法支持學習(B)知識是個人的應多注意自我充實(C)鼓勵成員批判思考並能以新觀念作適度冒險(D)所有成員中只有領導者的貢獻受重視)

【評論內容】有關學習型組織之意義,學者Senge (1990)認為學習型組織中的成員能不斷拓展能力追求自我突破,創造共同嚮往的成果,努力實踐理想,培養創新、前瞻思維,及持續學習如何共同學習。

   Watkins&Marsick(1993)指出學習型組織是一種不斷經由學習、改變與轉化的組織。學習是一種在工作中持續進行整合、策略運用的歷程,學習起始於個人、團體、組織及組織互動的社群中,其結果導致組織和成員知覺、信念、行為、心智模式、和策略的改變,並且強化組織創新與成長。Marquardt (1996)則以蝴蝶蛻變比喻學習型組織轉型,從系統觀點解釋學習型組織是一強而有力,促進個體和集體學習的組織,經由不斷地轉變導向更佳的管理經營,運用知識以臻於成功,組織...

【評論主題】國小學生因害怕懲罰而服從規定,根據郭耳堡的理論,此類學童是屬於哪一個道德發展階段?(A)道德循規期(B)道德循規前期(C)道德自律期(D)道德循規後期)。

【評論內容】柯爾柏格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論

一、道德成規前期:學前幼稚園至小學中低年級(九歲以下)

(一)避罰服從取向:恐懼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者,個體認為凡是不被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

(二)相對功利取向:行為對錯視行為後果賞罰而定,道德是一種利益交換,希望得到比付出多,類似買賣的關係,認為得到利益就是好的。

二、道德循規期:小學高年級到青春期(九到十二歲)

(三)尋求認可取向:以人際關係和諧導向,順從傳統要求,表現從眾行為。

(四)順從權威取向:以法治觀念判斷是非,信守法律權威,重視社會秩序。

三、道德自律期: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時開始(十二歲以上)

(五)法治觀念取向:表現思考的靈活性,不用單一的規則去評價個體行為,法律為公益而制定,行為對錯視雙方契約或大眾的共同認可而定。

(六)普遍倫理取向:個人根據他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建立道德判斷、一致和普遍性的信念,信念的基礎是人性尊嚴、真理、正義和人權。

【評論主題】36.個人具備追求成功的慾望高,凡事力求完美,這種人格特質,通常稱為何種性格:(A)B型(B)C型(C)A型(D)T型。

【評論內容】

所謂A型人格,是指個性急躁、求成心切、善進取、好爭勝的一種性格。

屬B型性格的人,個性隨和、生活較為悠閒、對工作要求較為寬鬆、 對成敗得失的看法較為淡薄。

 

C型性格的人總是忍氣吞聲,強烈壓抑自己的情緒。

D型性格又稱“憂傷人格”,他們最明顯的表現是消極憂傷和孤獨壓抑。

所謂的T型人格是一種好冒險、愛剌激的人格特徵。不限於體能上的冒險,更包括心智冒險。由美國心理學家法利(Farley)提出,並稱此種人是驚險的探索者(Thrill-seeker)。

根據冒險行為的積極與消極的性質分為:T+和T-: T+:表示冒險行為朝向健康、積極、創造性方向。如賽車,探險等。T-:表示冒險行為朝向破壞性質,如酗酒、吸毒、暴力等。

t型性格整理如下:

1.喜歡可預測的生活,會逃避冒險或不熟悉環境與複雜刺激的人。2.具有LSS( low sensation seekers)傾向的人。(和T相反)

【評論主題】41.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Teaching)中,教師的角色是(A)教學者(B)傾聽者(C)促進者(D)旁觀者。

【評論內容】交互教學法交互教學法又稱相互教學法,是帕利沙及布朗(Palincsar, & Brown, 1984)根據建構主義而發展的閱讀教學方法。目的是透過師生及同儕的對話和討論,訓練學生四項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自我監控和理解文意的能力。 交互教學法四項策略: (一) 預測:要求學生就已有知識及所知道的部份內容,確認「線索」,推測下文的內容,訂出閱讀的方向。 (二) 提問:要求學生就文章中重要的概念提出問題,自我檢視能否掌握文章的內容重點。  (三) 摘要: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所理解的內容的要點,從中反思能否理解文章的要點。  (四) 澄清:要求學生解決閱讀時所遇到的困難,使他們能了解文章的意思。

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強調「師生對話」的歷程,透過師生對話,老師利用放聲思考方式示範以上四項閱讀策略,接著學生輪流扮演老師的角色,逐步將責任轉移給學生,發展成學生之間相互提供支持的「同儕對話」,這就是Vygotsky所謂的由他人調整到自我調整。Palincsar和Klenk(1992)指出,學生在相互教學法中就是透過高社會性、互動性及完全的對話才獲得並內化四項閱讀策略。

【評論主題】30.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中,教師的角色是(A)教學者 (B)傾聽者 (C)促進者 (D)旁觀者。

【評論內容】相互教學法(reciprocal teaching)是由國外學者 Palincsar和Brown(1984)依據Vygotsky(1978)的「可能發展區域」(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誘導式教學」(proleptic teaching)與「專家鷹架」(expert scaffolding)的概念,針對解碼能力佳但理解能力差之學生,所設計的一種教導閱讀策略及後設認知的教學法,其上課方式傾向於模仿專家與生手之間的自然學習情形,從教師示範並解釋預測(predicting)、提問(questioning)、澄清(clarifying)、摘要(summarizing)等四種策略,有系統地引導學生加入對話,逐步將學習責任轉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領導整個閱讀活動的進行,教師則退居為諮詢者與支持者的角色。

【評論主題】14.用來解釋能力測驗的標準,稱為什麼?(A)平均數(B)標準化測驗(C)常模(D)效度

【評論內容】

KEY WORD:解釋分數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