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10古今詩人或以月為背景抒發愁思,或純粹描寫月景。以下選項屬於人與月互動的想像是:(A)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B)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

【評論內容】(A)揚州那邊,二十四橋被月光高照的夜裏,這位美人,在什麼地方教那些歌女吹簫呢?(B)空山中剛下了一場雨,到傍晚時,天氣清涼,增添了許多秋意。皎潔的月光映照.....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25.有關上行公文的期望與目的用語,下列何者錯誤?(A)鑒核 (B)核備(C)核示 (D)查照

【評論內容】「查照」的解釋:公文上為使對方知悉、辦理的期望語。.....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3祝賀學校的校慶,花籃上的題辭,那一個最不適合?(A)弦歌不輟 (B)卓育菁莪 (C)時雨春風 (D)輝增彩帨

【評論內容】(A)弦歌不輟 {孔子到魯國武城聽到子游用弦歌之聲教化人民。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B)卓育菁莪 {用於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題辭。菁莪,比喻英才。比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C)時雨春風 {及時的雨和春天溫暖的和風,能滋潤萬物的生長。後用以比 喻 老師的教化。}(D)輝增彩帨{帨,音ㄕㄨㄟˋ,佩巾、手帕。祝賀生女的意思。}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5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

【評論內容】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託給你而勞累你了。」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祝賀學校的校慶,花籃上的題辭,那一個最不適合?(A)弦歌不輟 (B)卓育菁莪 (C)時雨春風 (D)輝增彩帨

【評論內容】(A)弦歌不輟 {孔子到魯國武城聽到子游用弦歌之聲教化人民。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B)卓育菁莪 {用於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題辭。菁莪,比喻英才。比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C)時雨春風 {及時的雨和春天溫暖的和風,能滋潤萬物的生長。後用以比 喻 老師的教化。}(D)輝增彩帨{帨,音ㄕㄨㄟˋ,佩巾、手帕。祝賀生女的意思。}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15.有關自治法規之制定,若由地方行政機關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為:(A)自治規則 (B)自治條例 (C)自治命令 (D)自治通則

【評論內容】自治法規經地方  立法機關  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自治法規由地方  行政機關  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自治規則

【評論主題】2.下列何者非屬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A) 大法官的同意權 (B)考試委員的同意權(C)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的同意權 (D)審計長的同意權

【評論內容】立法院擁有下列人事任命同意權:一、審計長二、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5 最著名的南唐詞家有「中主」、「後主」二人。「南唐中主」係指下列何人? (A)李璟 (B)李煜 (C)李白 (D)李商隱。

【評論內容】南唐二主:指的是李璟(中主)、李煜(後主)父子。大小晏:指的是.....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5 「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用死馬?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

【評論內容】從前,有個國王,想用千兩黃金買千里馬,三年都還未得到,後人有人對國王說:你讓我去幫你找吧!國王就差遣他去。三個月之後,那個人找來一匹千里馬,但馬已死,他用五百兩買了那副馬骨,然後帶回給國王。國王大怒,說:我要的是一匹活馬,你給我是一匹死馬,反而令我捐出五百兩。那個人說:死馬可以賣五百兩,何況生馬,天下的人知道的一定會把馬獻給你的。於是不過下一年,千里馬都陸續送到皇宮。

【評論主題】10古今詩人或以月為背景抒發愁思,或純粹描寫月景。以下選項屬於人與月互動的想像是:(A)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B)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

【評論內容】(A)揚州那邊,二十四橋被月光高照的夜裏,這位美人,在什麼地方教那些歌女吹簫呢?(B)空山中剛下了一場雨,到傍晚時,天氣清涼,增添了許多秋意。皎潔的月光映照.....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5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

【評論內容】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託給你而勞累你了。」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3祝賀學校的校慶,花籃上的題辭,那一個最不適合?(A)弦歌不輟 (B)卓育菁莪 (C)時雨春風 (D)輝增彩帨

【評論內容】(A)弦歌不輟 {孔子到魯國武城聽到子游用弦歌之聲教化人民。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B)卓育菁莪 {用於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題辭。菁莪,比喻英才。比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C)時雨春風 {及時的雨和春天溫暖的和風,能滋潤萬物的生長。後用以比 喻 老師的教化。}(D)輝增彩帨{帨,音ㄕㄨㄟˋ,佩巾、手帕。祝賀生女的意思。}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15.有關自治法規之制定,若由地方行政機關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為:(A)自治規則 (B)自治條例 (C)自治命令 (D)自治通則

【評論內容】自治法規經地方  立法機關  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自治法規由地方  行政機關  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自治規則

【評論主題】2.下列何者非屬立法院的人事同意權?(A) 大法官的同意權 (B)考試委員的同意權(C)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委員的同意權 (D)審計長的同意權

【評論內容】立法院擁有下列人事任命同意權:一、審計長二、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5 「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用死馬?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

【評論內容】從前,有個國王,想用千兩黃金買千里馬,三年都還未得到,後人有人對國王說:你讓我去幫你找吧!國王就差遣他去。三個月之後,那個人找來一匹千里馬,但馬已死,他用五百兩買了那副馬骨,然後帶回給國王。國王大怒,說:我要的是一匹活馬,你給我是一匹死馬,反而令我捐出五百兩。那個人說:死馬可以賣五百兩,何況生馬,天下的人知道的一定會把馬獻給你的。於是不過下一年,千里馬都陸續送到皇宮。

【評論主題】29.《孫子‧作戰》:「役不再籍,糧不三載。」上述兵役與糧草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A) 因時制宜 (B) 裡應外合 (C) 法令一致 (D) 速戰速決ˉ

【評論內容】善於用兵的人,一戶籍之兵員不徵召兩次,糧秣出征、回師各一次,不做第三次運送

【評論主題】32 孔子論為學態度:「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下列選項,可以形容孔子所言「今之學者」的是:(A)學如不及,猶恐失之(B)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C)口

【評論內容】古代的學者是為充實自己而學習的,現在的學者是為了給別人知道而學習的。(A)求學就好像來不及追趕不上那樣,學到了又怕把它忘掉。(B)聽進耳裡,記在心裡,充滿全身,表現.....看完整詳解

【評論主題】18 有關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特別偵查組置檢察官6 人以上,15 人以下,由檢察總長指定1 人為主任(B)特別偵查組職掌涉及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部會首長或

【評論內容】最高法院檢察署設特別偵查組,職司下列案件:   一、涉及總統、副總統、五院院長、部會首長或上將階級軍職人員之貪瀆案件。   二、選務機關、政黨或候選人於總統、副總統或立法委員選舉時,涉嫌全國性舞弊事件或妨害選舉之案件。   三、特殊重大貪瀆、經濟犯罪、危害社會秩序,經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指定之案件。

【評論主題】10 依照法院組織法規定,下列何種司法人員於法庭執行職務時,不須穿著制服?(A)法官(B)通譯(C)書記官(D)公設辯護人

【評論內容】律師是鑲白邊;法官是黑袍鑲藍邊;檢察官是黑袍鑲紫邊;公設辯護人是黑袍鑲綠邊;公證人是黑袍鑲紅邊;書記官是黑袍鑲黑邊。

【評論主題】國內經常發生民營機構對結婚或懷孕之女性員工予以辭退的事件。從憲法角度觀察,若女性員工要透過憲法主張其權利時,可以下列何種憲法理論基礎為請求?(A)基本權的第三人效力 (B)比例原則 (C)補充性原

【評論內容】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是在討論對私人主張基本權的效力問題。由於基本權乃是源自於人民對國家的請求權,因此基本權有所謂的「針對國家性」,但是對基本權的侵害來源有時並不限於國家,私人也有可能侵害他人的基本權;而針對來自其他私人的基本權侵害是否得主張基本權,就是所謂的基本權第三人效力問題。

【評論主題】1 法院審理訴訟案件之層級稱之審級,則下列有關審級之敘述,何者錯誤?(A)當事人不服裁判結果提起抗告或上訴時,上級法院有變更下級法院裁判之權(B)審級制度係指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間之關係(C)我國現行之

【評論內容】我國現行的審級制度,原則上依法院組織法第1條之規定,採「三級三審」制度。「三級」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三級。「三審」即指一般民、刑事案件先經由地方法院審理,是為第一審;如不服地法院之裁判,得向高等法院上訴或抗告,是為第二審;如不服第二審之裁判,得上訴或抗告於第三審之最高法院,亦即為終審。普通法院是採三級三審制為原則,行政法院現採行二級二審制,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採行一級一審制

【評論主題】1 法院審理訴訟案件之層級稱之審級,則下列有關審級之敘述,何者錯誤?(A)當事人不服裁判結果提起抗告或上訴時,上級法院有變更下級法院裁判之權(B)審級制度係指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間之關係(C)我國現行之

【評論內容】我國現行的審級制度,原則上依法院組織法第1條之規定,採「三級三審」制度。「三級」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及最高法院三級。「三審」即指一般民、刑事案件先經由地方法院審理,是為第一審;如不服地法院之裁判,得向高等法院上訴或抗告,是為第二審;如不服第二審之裁判,得上訴或抗告於第三審之最高法院,亦即為終審。普通法院是採三級三審制為原則,行政法院現採行二級二審制,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採行一級一審制

【評論主題】31. 《 孫子.作戰篇 》 認為「善用兵者」可以「勝敵而益強」的做法,下列何者不在其內?(A)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B)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C) 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D) 藏於九地之下,動

【評論內容】善 守 者 , 藏 於 九 地 之 下 ; 善 攻 者 , 動 於 九 天 之 上 。 可解釋為善 於 防 守 之 人 , 要 隱 藏 至 九 層 地 之 下 ,使 敵 無 法 偵 知 其 虛 實 ;善 於 攻 擊 之 人 , 要 活 動 至 九 重 天 之 上 ,須 像 天 崩 地 裂 ,狂 風 暴 雨 洶 湧 地 從 天 而 降 , 使 敵 無 從 應 付 。

【評論主題】31. 《 孫子.作戰篇 》 認為「善用兵者」可以「勝敵而益強」的做法,下列何者不在其內?(A)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B)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C) 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D) 藏於九地之下,動

【評論內容】善 守 者 , 藏 於 九 地 之 下 ; 善 攻 者 , 動 於 九 天 之 上 。 可解釋為善 於 防 守 之 人 , 要 隱 藏 至 九 層 地 之 下 ,使 敵 無 法 偵 知 其 虛 實 ;善 於 攻 擊 之 人 , 要 活 動 至 九 重 天 之 上 ,須 像 天 崩 地 裂 ,狂 風 暴 雨 洶 湧 地 從 天 而 降 , 使 敵 無 從 應 付 。

【評論主題】12.下列各組詞語,彼此之間具有「順序關係」的選項是:(A)紅男綠女 (B)大亨小傳 (C)梅蘭竹菊 (D)伯仲叔季

【評論內容】伯仲叔季 :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評論主題】3. 下列成語中,何者意義與其他三項不同?(A)二三其德 (B)見異思遷 (C)走馬看花 (D)朝秦暮楚。

【評論內容】二三其德: 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見異思遷: 比喻意志不堅定。走馬看花: 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

【評論主題】「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意謂:(A) 為圖自由的生活而放棄出仕,是錯誤的(B) 只是因為妹喪而放棄縣令官職,是迷失了正路(C) 為了家貧勉強出仕,是迷失且錯誤的做法(D) 為實現抱負而進入官場,

【評論內容】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作者把過去做官的生活視為誤入歧途,好像做了錯事;而把今天歸隱視為正確的決定。強調其歸隱乃出於自覺,與古時知識份子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不同。

【評論主題】〈送李愿歸盤谷序〉一文中,「膏吾車兮秣吾馬」之「膏」字為:(A)名詞(B)形容詞(C)副詞(D)動詞

【評論內容】為車上油,給馬餵料。指準備起程。

【評論主題】「箕山之側,潁水之湄」是用何人之典故?(A)伯夷(B)叔齊(C)大禹(D)許由

【評論內容】許由 相傳為堯時高士,堯要把君位禪讓給他,他逃至箕山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名祿之言污了他的耳。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語詞用以描寫孔子研讀《周易》的認真情況?(A)舉一反三(B)五體投地(C)千錘百煉(D)韋編三絕

【評論內容】「韋編三絕」出自史記裡記載孔子喜歡閱讀易經,常常閱讀翻動,因此使連繫竹簡木片的獸皮條斷了三次。 就是很認真ㄉ意思......

【評論主題】《中庸》:「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意思是:(A)端正自己而不逢迎,則無怨(B)上不欺天,下不欺民,則無怨(C)居上不驕,處下不欺,修養自身,則無怨(D)親親而仁民,仁民

【評論內容】君子高居上位,不會去欺壓在下位的人。君子居於下位,也不會去巴結在上位的人。自己力求行為端正而不去乞求別人,這樣就沒有怨恨。

【評論主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老子之意是什麼?(A) 斷絕所有聲色娛樂以及藝術活動 。(B) 要人裝瞎作聾,對外界一概不予回應。(C) 槁木死灰一般的生活,才是最適合人類的生活。(D)

【評論內容】過份追求色彩的享受,終致視覺遲鈍,視而不見;過份追求聲音的享受,終致聽覺不靈,聽而不聞;過份追求味道的享受,終致味覺喪失,食而不知其味

【評論主題】〈勸學篇〉如何論說為學環境的重要?(A)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B) 瓠巴鼓瑟流魚出聽。(C)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評論內容】(C) 晶瑩潔白的沙子,和在污濁的爛泥裏,久而久之,就被混得又濁又黑了。也就是說,環境對於人(或是學生)的影響很大。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差不多的意思。

【評論主題】「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乃譬喻:(A)學習要專一(B)學習的重要性(C)良馬與劣馬的比較(D)學習要不斷累積

【評論內容】

出自《苟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騏驥:駿馬。駑馬:跑不快的馬。

翻譯:千里馬一跳,不能超過駑馬十步的距離;駑馬走上十天,其成功在於不停的走。

這句話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有恆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評論主題】31. 《 孫子.作戰篇 》 認為「善用兵者」可以「勝敵而益強」的做法,下列何者不在其內?(A) 取用於國,因糧於敵 (B) 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C) 役不再籍,糧不三載 (D) 藏於九地之下,動

【評論內容】善 守 者 , 藏 於 九 地 之 下 ; 善 攻 者 , 動 於 九 天 之 上 。 可解釋為善 於 防 守 之 人 , 要 隱 藏 至 九 層 地 之 下 ,使 敵 無 法 偵 知 其 虛 實 ;善 於 攻 擊 之 人 , 要 活 動 至 九 重 天 之 上 ,須 像 天 崩 地 裂 ,狂 風 暴 雨 洶 湧 地 從 天 而 降 , 使 敵 無 從 應 付 。

【評論主題】39. 三國時,周瑜怒打黃蓋,使之偽裝降伏曹操,且不期望他生還。此為《 孫子.用間篇 》所云「五間」方法中哪一項?(A) 鄉間 (B) 死間 (C) 反間 (D) 內間ˉ

【評論內容】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因間也可以稱之為「鄉間」。鄉間就是利用敵國人士做我方間諜;因為敵國人士一來熟悉敵國情事,二來容易掩飾,不易被發覺。事實上,因間的範圍未必這窄;簡單而言,只要熟悉敵國情事者,都可用位因間。內間就是潛伏於敵人內部的間諜,最佳人選就是敵國的官職人員,敵國的官員自然對敵情有相當的了解,是最佳的情報來源。而敵國官員之所以願為我方當內間,一則是金錢收買,二則是在其國內不得志,三則是藉賣國以求榮,四則為對國家不滿的人,五則為無意中為我利用的愚鈍之徒....;不管是哪 一種,若能讓這種人為我方內間,在身分的優勢下,往往效果奇大無比。反間,就是反面間諜,本來是敵方的敵人,或敵方以為是自己人,卻為我所用,為我打情報站的間諜。反間之所以好用,重點在於身分被敵方認同度高,利用這種間諜傳遞假情報的效果也最好。死間就是抱著必死決心深入敵境的間諜。操作方法是設計假情報,讓死間傳達給敵方,以欺敵誤而取得致勝之機。生間就是奉派至敵方蒐集敵情,將情報帶回國內的間諜。

【評論主題】34. 《 孫子.虛實篇 》 強調對敵作戰爭取主動的原則為:「敵佚能□之,飽能□之,安能□之。」□內文字,依序是:(A) 趨、動、飢 (B) 勞、飢、動 (C) 飢、動、趨 (D) 動、趨、勞ˉ

【評論內容】如果敵人得到休整,那就要設法使其疲勞﹔如果敵人給養充足,那就要設法使其饑餓﹔如果敵軍堅守不動,那就要設法使其調動。

【評論主題】32. 《 孫子.兵勢篇 》 以「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的觀點,推衍出以下何種結論?(A) 戰勢不過利害 (B) 戰勢不過奇

【評論內容】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 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 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之也。奇正相 生,如環之無端,孰能窮之?【書中譯文】一般來說,作戰的方法是,用正兵擋敵,用奇兵取勝。所以善於出奇制勝的將帥,他的戰法就像天地變化那樣無窮無際,像江河奔流那樣不竭不息。周而復始,日月落下去,又再升起,這就像日月運行一樣往復無窮。死而復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樣過去了,又再回來。音階不過宮、商、角、徵、羽五音,然而五種音階的配合變化,卻會奏出聽不勝聽的樂曲來﹔顏色不過青、黃、赤、白、黑五色,然而五種顏色的配製變化,卻會描繪出看不勝看的色彩來﹔味道不過辣、酸、鹹、苦、甘五味,然而五種味道的搭配變化,卻會產嘗不勝嘗的味道來。作戰的基本戰法不過奇正兩種,然而奇正的配合變化,卻是無窮無盡的。奇正相輔相生,奇可生正,正可生奇,奇正變化不可窮盡,這就像圓環旋轉那樣,無頭無尾,誰能窮盡它呢?

【評論主題】2. 《 山海經.北山經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這則神話反映先民哪一種觀念?(A) 對於永恆生命的追尋 (B) 犯錯必遭懲罰的警惕(

【評論內容】精衛原本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到東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裡没有辦法返回,就變成了精衛,常常叼着西山的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塞東海。

【評論主題】22. 祝壽的禮金封套應寫明:(A) 桃儀 (B) 程儀 (C) 喬儀 (D) 贄儀

【評論內容】桃儀 用於 祝壽

【評論主題】19. 「昭君出塞」是著名的歷史故事,元代馬致遠將此故事改為:(A) 〈竇娥冤〉 (B) 〈漢宮秋〉 (C) 〈救風塵〉 (D) 〈單刀會〉ˉ

【評論內容】《漢宮秋》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寫的是王嬙的故事。王嬙,字昭君,是漢朝宮女,被派往匈奴和親,老死匈奴。後人悲其遠嫁,常寫歌詠她的詩。  王昭君的故事在馬致遠的《漢宮秋》中有很大的虛構,劇中昭君不願進入匈奴境而投江自盡的情節,與作者馬致遠生活的時代有關。金亡之際和宋亡之後,都有大量宮女嬪妃和大臣妻女被蒙軍擄走,馬致遠耳聞目睹這種慘狀,因而在王昭君故事中注入新的內涵,表現反侵略反壓迫的主題,是很自然的。

【評論主題】15. 〈孔雀東南飛〉敘述哪兩人的愛情悲劇故事?(A) 梁山伯、祝英台 (B) 焦仲卿、劉蘭芝 (C) 張生、崔鶯鶯 (D) 唐玄宗、楊貴妃ˉ

【評論內容】

《孔雀東南飛》,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詩雙璧。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

《孔雀東南飛》主要記敘了劉蘭芝嫁到焦家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亦殉情而死。從漢末到南朝,此詩在民間廣為流傳並不斷被加工,終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其中大量運用鋪陳的寫作手法,敘述了焦仲卿與劉蘭芝之間的愛情悲劇。

【評論主題】7. 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批判唐代開元後期沈湎聲色,被稱為「詩史」者為:(A) 白居易 (B) 王維 (C) 李白 (D) 杜甫ˉ

【評論內容】杜甫的一生經歷過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眼看著國家由全盛時期進入危難時期。生活的貧苦,做他嚐盡飢寒的滋味;時代的動亂,使他體會到悲歡離合的至情。他以人間的至愛,抒唱自己的見聞和遭過,他以悲天憫人的抱負,發揮儒者人溺己溺的精神。因此他的詩充滿了友愛和同情,他的詩是時代的實錄、歷史的見證。我們因此稱他的詩作是「詩史」,也尊他為「詩聖」。嚴格的來說「詩史」是指杜甫寫作的詩;「詩聖」則是後人給他的尊號。可是也有人說「詩史」是杜甫,話雖不錯,可不能代表全部的答案(沒有百分百的相對),所以說建議要是考試的話還是寫「詩史」是杜甫的詩作。

【評論主題】5. 下列哪些事件與韓信有關?( 甲 ) 背水而陣 ( 乙 ) 拔幟立幟 ( 丙 ) 一飯千金 ( 丁 ) 濟河焚舟 ( 戊 ) 約法三章(A) 甲乙丙 (B) 乙丙丁 (C) 甲丙丁 (D) 甲乙戊

【評論內容】( 甲 ) 背水而陣 以河川為背而列陣,比喻決一死戰。今多作 背水一戰。 史記淮陰侯傳:漢將韓信井陘口之戰,背水為陣,大破趙軍。諸將皆賀,問背水而勝何術?信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乙 ) 拔幟立幟  幟:旗子。拔掉趙國的旗幟,樹立漢國的旗幟。比喻取而代之。漢朝時,韓信有一次去攻打趙國,趙王親自帶領二十萬大軍拒守在井陘。廣武君是當時趙王的一位足智多謀的將軍,他主張趁韓信軍隊還沒立定腳的進修,用三萬精兵去截斷韓信的糧道,前后夾攻,就可以擊敗韓信。趙王是個書呆子,不主張用奇謀詭計,因而不聽他的建議。當時韓信派遣到趙國的探子,把趙王不聽廣武君計策的話,回報給韓信知道,韓信得報非常高興。便毫無顧忌地...

【評論主題】15下列何項之物權同屬一人時,不生混同之問題?(A)抵押權與所有權(B)地上權與所有權(C)地上權與權利抵押權(D)權利抵押權與所有權

【評論內容】

1.所謂混同,係指二個無並存必要之物權同歸於一人之事實,蓋權利混同後將使權利不能實行,使不能行使之權利存續,既無實益,徒使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故原則上混同為權利消滅之原因,惟例外於權利因混同而消滅,將害及所有人或第三人之利益時,則該權利不因混同而消滅。

2.混同之情形有二,規定於本法第762條之「所有權與定限物權之混同」及第763條之「定限物權與定限物權之混同」。

權利抵押權是指以所有權以外的不動產物權為標的物的抵押權。各國民法一般規定權利抵押準用民法關於一般抵押的規定,因此稱為準抵押。

【評論主題】8下列何種定著物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逾越地界者,可以適用民法第796條有關越界建築規定?(A)簡單房屋(B)圍牆(C)豬欄(D)狗舍

【評論內容】民法第796條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疆界者,鄰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不得請求移去或變更其建築物。但得請求土地所有人以相當之價額,購買越界部分之土地,如有損害,並得請求賠償。

【評論主題】7約定利率超過周年百分之二十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約定利率無效,適用法定利率(B)約定利率超過百分之二十部分之利息,無效(C)約定利率超過百分之二十部分之利息,有效(D)約定利率超過百分之二十部

【評論內容】依民法第二百零五條:「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本條之立法目的在防止重利盤剝,以保護經濟弱者之債務人。

【評論主題】小李杜是指:(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C)李安、杜德偉(D)李商隱、杜牧

【評論內容】李杜是李姓和杜姓人物的合稱,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時最著名的兩位詩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又稱「大李杜」。另外,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杜牧稱為「小李杜」

【評論主題】下列何者不是桐城派的代表作家:(A)方苞(B)曾國藩(C)劉大櫆(D)姚鼐

【評論內容】

桐城派是清代中葉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劉大櫆、姚鼐,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稱“桐城派”。

桐城派散文理論的建立,是從方苞開始的。

【評論主題】「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意謂:(A)見多識廣(B)夏蟲語冰(C)井底之蛙(D)以管窺天

【評論內容】彈奏上千首曲子之後才懂得音樂,觀察了上千把劍之後才會識別寶劍,引申為熟能生巧。

【評論主題】下列成語,何者與飲食有關?(A)五穀豐登(B)玉液瓊漿(C)酒肉朋友(D)目光如豆

【評論內容】玉液瓊漿  瓊:美玉。用美玉製成的漿液,古代傳說飲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漿汁。

【評論主題】6.某木器工廠開業,若欲致贈匾額慶賀,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慶賀用語的是:(A)鐵畫銀鉤(B)輝增堂構(C)椿萱並茂(D)輸巧婁明

【評論內容】鐵畫銀鉤  :   用於祝賀人書法比賽獲勝的賀辭。語本唐.歐陽詢〈用筆論〉:「徘徊俯仰,容興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形容筆畫如鐵般的剛勁,如銀般的柔媚。堂構增輝  :   =堂構更新=堂構維新,房舍裝潢得美侖美奐、新穎亮麗,像是增添了光芒一般。賀喜題辭,新居落成。

【評論主題】2.下列文句的成語使用,何者不正確?(A)這場宴會菜餚豐盛,「兔死狗烹」,充分顯現主人待客的誠意(B)這可是別人的慶功宴,他居然講這麼殺風景的話,簡直是「焚琴煮鶴」(C)公司用人必須適才適所,若是「牛

【評論內容】「兔死狗烹」兔子死盡了,用來捕兔的獵狗因為失去了作用而被烹食。比喻事成之後,有功之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焚琴煮鶴」把琴當柴燒,烹煮鶴來吃。比喻極殺風景的事。

【評論主題】1. 「退避三舍」、「紙上談兵」分別源自哪兩組歷史人物的故事?(A) 晉公子重耳、伯夷叔齊 (B) 趙國將軍趙括、伯夷叔齊(C) 伯夷叔齊、晉公子重耳 (D) 晉公子重耳、趙國將軍趙括ˉ

【評論內容】退避三舍,是一個成語,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是說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國時,楚成王詢問公子重耳如果得到君位,如何報達楚國。重耳說今後如果在戰場相見,他先主動撤退三舍(九十里)。紙上談兵,用來比喻不切實際的議論。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個軍事空談家,叫趙括.他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奢機智善戰,為趙國立過大功,被子趙惠王封為馬服君。趙括從少年時代起,就熟讀兵書,善談兵法,連他的父親也說不過他,然而他的父親卻不以為然,認為他不具有真正的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為什麼,趙奢說:“戰爭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事,必須以極其嚴肅誆謹慎的態度去對待,,而趙括卻把它看得很輕率,這就一定要壞事。" 

趙奢的話不幸而言...

【評論主題】關於代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欠缺,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本人決之(B)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被詐欺、被脅迫,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代理人決之

【評論內容】民法第105條,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欠缺〕,被詐欺,被脅迫,〔或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代理人決之。代理人之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意思表示,如依照本人所指示之意思而為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本人決之。

【評論主題】下列各句中,何者沒有「物是人非」之感?(A)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C)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D)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評論內容】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

【評論主題】16 甲醫院為病人乙實施手術時,未盡告知說明義務,致乙在無從選擇與判斷風險情形之下,進行非必要之高風險手術,致造成殘障傷害。則乙得向甲主張:(A)不完全給付之損害賠償(B)給付不能之損害賠償(C)給付

【評論內容】不完全給付:指債務人雖然履行債務,但其履行不完全符合債務的本旨甚至給債權人造成損害的情形給付不能:債務人已不可能履行債務

【評論主題】5 下列何者無到立法院委員會備詢之義務?(A)監察院院長(B)總統府秘書長(C)國家安全局局長(D)考選部部長

【評論內容】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本於五院間相互尊重之立場,並依循憲政慣例,得不受邀請備詢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之責。立法委員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及行政院各部會質詢之權

【評論主題】4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520 號,法定預算中部分支出項目之停止執行,若涉及國家重要政策變更,行政院應尊重下列何者之權限?(A)總統之政策主導權(B)立法院之參與決策權(C)司法院之違憲審查權(D)

【評論內容】因施政方針或重要政策變更涉及法定預算之停止執行時,則應本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之憲法意旨暨尊重立法院對國家重要事項之參與決策權

【評論主題】14 以下「」內的數字,何者為實際數目,而非虛數?(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B)「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杜甫〈蜀相〉)(C)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評論內容】(A)如果我們想要看得更高更遠的景物,那就要再往上走一層樓才看的到(B)三顧茅盧頻繁討論天下大計,兩朝的開創與輔佐老臣竭盡忠心(C)想要與你相見真的如登天般的困難,但沒想到如今要與你分離竟是同樣的困苦     東邊吹來的暖風不敵西北方冷風颼颼,竟使得百花逐漸凋零殘敗(D)名貴的五花馬,價千金的狐裘,讓孩子們統統拿去換美酒吧,我和你們一同來消去這萬古愁

【評論主題】10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

【評論內容】管仲既在齊為相,執掌政事,使地處海邊的小小齊國,能流通貨物,聚積錢財,國富兵強,且深得民心。所以他說:「倉庫充實,才能知道禮節。衣食充足,才能知道榮辱。君王服行法度,六親才會團結和睦。」「四維不發,國家就減亡。」「發布命令,要像水的源頭,使它順著百姓的意思才好。」所以議論淺近,容易實行。百姓所希望的就給他,百姓所反對的就除去它。

【評論主題】3祝賀學校的校慶,花籃上的題辭,那一個最不適合?(A)弦歌不輟 (B)卓育菁莪 (C)時雨春風 (D)輝增彩帨

【評論內容】(A)弦歌不輟 {孔子到魯國武城聽到子游用弦歌之聲教化人民。比喻政治清明,禮樂教化普及。}(B)卓育菁莪 {用於對教育界或教育人士的題辭。菁莪,比喻英才。比喻培育許多優秀人才。}(C)時雨春風 {及時的雨和春天溫暖的和風,能滋潤萬物的生長。後用以比 喻 老師的教化。}(D)輝增彩帨{帨,音ㄕㄨㄟˋ,佩巾、手帕。祝賀生女的意思。}

【評論主題】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C)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論內容】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候,別忘了停下來坐著看一下遠方的風雲變色的美景。)

【評論主題】5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

【評論內容】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願將國內政事委託給你而勞累你了。」莊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裡。這只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在泥水裡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願拖著尾巴活在泥水裡。」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裡。」

【評論主題】15.有關自治法規之制定,若由地方行政機關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為:(A)自治規則 (B)自治條例 (C)自治命令 (D)自治通則

【評論內容】自治法規經地方  立法機關  通過,並由各該行政機關公布者,稱自治條例自治法規由地方  行政機關  訂定,並發布或下達者,稱自治規則

【評論主題】25.有關上行公文的期望與目的用語,下列何者錯誤?(A)鑒核 (B)核備(C)核示 (D)查照

【評論內容】「查照」的解釋:公文上為使對方知悉、辦理的期望語。通常用於平行機關。如:「請查照」、「請查照轉告」。

【評論主題】5 最著名的南唐詞家有「中主」、「後主」二人。「南唐中主」係指下列何人? (A)李璟 (B)李煜 (C)李白 (D)李商隱。

【評論內容】南唐二主:指的是李璟(中主)、李煜(後主)父子。大小晏:指的是晏殊、晏幾道父子,又並稱為「二晏」。

【評論主題】15 「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骨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用死馬?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市之五百

【評論內容】從前,有個國王,想用千兩黃金買千里馬,三年都還未得到,後人有人對國王說:你讓我去幫你找吧!國王就差遣他去。三個月之後,那個人找來一匹千里馬,但馬已死,他用五百兩買了那副馬骨,然後帶回給國王。國王大怒,說:我要的是一匹活馬,你給我是一匹死馬,反而令我捐出五百兩。那個人說:死馬可以賣五百兩,何況生馬,天下的人知道的一定會把馬獻給你的。於是不過下一年,千里馬都陸續送到皇宮。

【評論主題】1「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

【評論內容】(A)敵人侵犯了我軍陣地;踐踏了我軍行伍:戰車左邊的馬已死去,右邊的馬也受了刀傷。(B)出了國門就沒想回來,參加了征戰就永不復返。

【評論主題】29.《孫子‧作戰》:「役不再籍,糧不三載。」上述兵役與糧草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A) 因時制宜 (B) 裡應外合 (C) 法令一致 (D) 速戰速決ˉ

【評論內容】善於用兵的人,一戶籍之兵員不徵召兩次,糧秣出征、回師各一次,不做第三次運送

【評論主題】國內經常發生民營機構對結婚或懷孕之女性員工予以辭退的事件。從憲法角度觀察,若女性員工要透過憲法主張其權利時,可以下列何種憲法理論基礎為請求?(A)基本權的第三人效力 (B)比例原則 (C)補充性原

【評論內容】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是在討論對私人主張基本權的效力問題。由於基本權乃是源自於人民對國家的請求權,因此基本權有所謂的「針對國家性」,但是對基本權的侵害來源有時並不限於國家,私人也有可能侵害他人的基本權;而針對來自其他私人的基本權侵害是否得主張基本權,就是所謂的基本權第三人效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