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國文教師要求學生將一段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依據Anderson & Krathwohl (2001)版認知領域教學目標的分類系統,這是哪一種認知歷程向度?(A)記憶 (B)了解 (C)分析 (D)應用

【評論內容】理解:了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性質、特性 ex:知道總統選舉的流程分析:判斷事物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ex:了解南投縣對於臺灣的意義

【評論主題】若輔導老師想在小明長久的學習挫敗經驗之後,提出較佳的學習輔導策略,下列哪一個極可能是注定失敗的策略?(A)運用過度學習策略 鼓勵小明充分學習(B)輔導老師所提供的酬賞要能針對小明的努力過程,而非結果

【評論內容】(C)過度學習效應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主要含義是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是指,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評論主題】30.以「早年重大事件」或「早年回憶與報導」來了解個案的生活模式,是哪種治療法常用的技巧?(A)精神分析 (B)存在主義治療 (C)阿德勒學派 (D)完形治療法

【評論內容】兩者皆注重幼年經驗,然而精神分析學派注重潛意識的材料,阿德勒學派則較注重意識、社會、家庭的層面(生活風格、出生序等)。

【評論主題】當輔導老師使用「立即性」技巧對個案說:「你一直避開我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懊惱。」此「立即性」亦可被視為下列何種技巧?(A)自我表露 (B)面質(C)訊息提供 (D)解釋

【評論內容】立即性是對當下關係、問題的探索,而探索就是邀請當事人重新檢驗當下(如當事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可以解釋成委婉的面質。

【評論主題】若輔導老師想在小明長久的學習挫敗經驗之後,提出較佳的學習輔導策略,下列哪一個極可能是注定失敗的策略?(A)運用過度學習策略 鼓勵小明充分學習(B)輔導老師所提供的酬賞要能針對小明的努力過程,而非結果

【評論內容】(C)過度學習效應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主要含義是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是指,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評論主題】30.以「早年重大事件」或「早年回憶與報導」來了解個案的生活模式,是哪種治療法常用的技巧?(A)精神分析 (B)存在主義治療 (C)阿德勒學派 (D)完形治療法

【評論內容】兩者皆注重幼年經驗,然而精神分析學派注重潛意識的材料,阿德勒學派則較注重意識、社會、家庭的層面(生活風格、出生序等)。

【評論主題】當輔導老師使用「立即性」技巧對個案說:「你一直避開我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懊惱。」此「立即性」亦可被視為下列何種技巧?(A)自我表露 (B)面質(C)訊息提供 (D)解釋

【評論內容】立即性是對當下關係、問題的探索,而探索就是邀請當事人重新檢驗當下(如當事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可以解釋成委婉的面質。

【評論主題】36.以下何者乃 Karen Horney 的論述?(A)趨力對於人格的影響甚鉅 (B)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是文化與社會(C)採絕對論觀點 (D)強調優勢與機會

【評論內容】幽默的記法:Horney 被社會上的人們認為長得很醜,讓她覺得很傷心,而發明了焦慮的理論。所以她的理論被文化跟社會深深影響著~不過事實上,她的確長得不好看,有興趣可以去查查看她爸對她的看法XD-----Wu Shu-Yu 國一下 (2014/04/23 11:51):13人 

Karen Horney 荷妮1885~1952 女性觀點的心理分析理論《女性心理學》

l 人格發展:社會、文化因素>生物性因素

l 男女性的差異來自社會對兩性的期許不同

l 無論性格健康或失調,人際關係都是性格運作的核心

l 基本焦慮:小孩在潛藏著敵意的世界中孤立無助的感受

l 敵意世界中充滿基本焦慮

l 因為競爭敵意而產生孤立、無助感

l 三種因應基本焦慮的反應...

【評論主題】2.下列哪一段敘述,不符合理情行為治療的觀點?(A)人類經過社會教化而成為理性及非理性的思考者。(B)人若守著自己個人及文化上的規範,最好是用非常喜歡這麼做而非絕對必要的態度來實踐。(C)人們天生有重

【評論內容】A人類經過社會教化而成為理性及非理性的思考者(x)在社會上學習到的,譬如在電視、在過馬路時接受到的訊息,也許會夠成我們非理性想法之一,但也只是少數。因為我們接觸到得非理性想法,通常是和我們互動最多的人(重要他人)中經驗來的。

【評論主題】42. 提出學校處於「混沌邊緣」(edge of chaos),一方面在秩序世界累積資訊,一方面在混沌世界中進行非線性之改革變化,是下列哪一項理論之主張?(A)混沌理論 (B)複雜理論 (C)衝突理論

【評論內容】從文中「學校處於混沌邊緣」可得知,學校靠近但還未在混沌系統中。然而,卻又有非線性的特質,所以不屬於秩序系統中,故答案選擇(B)複雜理論。

【評論主題】60. 團體領導員說:我們的團體是每週一次,每次六十分鐘,在這裡我們透過分享和參與,來讓大家對自己和與別人的互動有更多的了解。上述領導員所使用的技巧是:(A)場面構成技術 (B)示範與自我揭露技術(C

【評論內容】

場面構成(Structuring)

1.接納或邀請學生投入輔導:輔導過程應該留意學生接受輔導的必要性及求助意願,適時接納或邀請學生建立輔導關係。例如:

「看起來你似乎有些煩惱,我很願意瞭解你的狀況,幫助你……」;

「我聽某某人說你有……方面的困擾,我很關心你現在的處境,希望和你談談,瞭解你的情況,看看這樣能否對你有一些幫助?」

2.說明輔導的性質、時間與方式。例如:

「我希望能夠幫助你更瞭解自己和你的處境,或許經過我們的討論之後,你可以減少你的煩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每次談話約進行……分鐘,你可以試著談談發生了什麼事情,說出你的想法或感受,至於我們談話的內容,我會為你保守秘密,不會輕易告訴別人,你可以放心...

【評論主題】59. 正向心理學強調優勢(strength)的觀點,其不同於傳統觀點之處主要在於:(A)優勢可以幫助人從正面思考 (B)優勢特質可以鍛鍊和學習(C)優勢可以幫助人減少負向情緒 (D)優勢特質主要幫助

【評論內容】正向心理學強調在面對困難時,能夠運用自身內在的資源或優勢及掌握外在可利用的環境資源,更順

【評論主題】53. 「輔導人員在諮商歷程中,對訊息與資料進行評估、理解,並進而形成輔導目標及作法」,這個過程稱之為:(A)診斷評估(assessment) (B)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

【評論內容】

個案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對個案的綜合陳述與了解,一般由治療師依據某種心理治療理論對當事人的問題進行理論假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治療師進行個案概念化:

1.當事人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如何發生,又是如何持續的;

2.當事人特定的生活事件和經驗;

3.當事人關於自己.他人以及世界的基本觀念;

4.哪些不良功能的想法與信念是與問題有關聯的,哪些情緒上、生理上和行為上的反應與當事人的想法有關;

5.當事人的假設、期望、規則及態度(中介觀念)是什麼;

6.當事人在處理這些負性信念所使用的策略是什麼;

7.哪些自動化思維、意象以及行為造成了及疾患的持續;

8.當事人現有的信念與生活事件有什麼樣的關係;

9.當事人現在的生活...

【評論主題】46. 某國中辦理學生自我成長小團體,某一次的團體主題是親子關係,結果成員發現,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和爸媽很難溝通的困擾。過程中有位成員談到爸媽重男輕女時,甚至忍不住痛哭流涕。Yalom指出團體治療有

【評論內容】

團體治療大師Yalom(1985)之11項治療因子最常被提出之11項治療因子

●治療因子~希望灌注(Instillation ofhope)

-在團體中看到其中成員的進步與改善。

-讓成員感受到參加團體是有希望的。

-在團體中能被關心、被接受。

-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治療因子~普及性(Universality)

-你有我也有,不只是我有這樣的問題

-藉由團體成員彼此的經驗分享。

-了解到其他參加的成員也有相同的處境。

-自己不孤單。

-減少本身的孤寂感。

●治療因子~情緒宣洩(Catharsis)

-提供成員發洩情緒的管道。

-學習如何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治療因子~團體的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

-經由團體成員之間彼此的關懷、接納,增強對團體的認同與歸屬感。

●治療因子~利他思想(...

【評論主題】國文教師要求學生將一段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依據Anderson & Krathwohl (2001)版認知領域教學目標的分類系統,這是哪一種認知歷程向度?(A)記憶 (B)了解 (C)分析 (D)應用

【評論內容】理解:了解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性質、特性 ex:知道總統選舉的流程分析:判斷事物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ex:了解南投縣對於臺灣的意義

【評論主題】若輔導老師想在小明長久的學習挫敗經驗之後,提出較佳的學習輔導策略,下列哪一個極可能是注定失敗的策略?(A)運用過度學習策略 鼓勵小明充分學習(B)輔導老師所提供的酬賞要能針對小明的努力過程,而非結果

【評論內容】(C)過度學習效應是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的,主要含義是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也就是指,人們對所學習、記憶的內容達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式後,如果再用原來所花時間的一半去鞏固強化,使學習程度達到150%,將會使記憶得到強化。

【評論主題】30.以「早年重大事件」或「早年回憶與報導」來了解個案的生活模式,是哪種治療法常用的技巧?(A)精神分析 (B)存在主義治療 (C)阿德勒學派 (D)完形治療法

【評論內容】兩者皆注重幼年經驗,然而精神分析學派注重潛意識的材料,阿德勒學派則較注重意識、社會、家庭的層面(生活風格、出生序等)。

【評論主題】當輔導老師使用「立即性」技巧對個案說:「你一直避開我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懊惱。」此「立即性」亦可被視為下列何種技巧?(A)自我表露 (B)面質(C)訊息提供 (D)解釋

【評論內容】立即性是對當下關係、問題的探索,而探索就是邀請當事人重新檢驗當下(如當事人不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可以解釋成委婉的面質。

【評論主題】39. 造成學習困擾的因素,在學習輔導上通常不包含下列何者?(A)智力因素 (B)心理因素 (C)生理因素 (D)環境因素。

【評論內容】如果是智力因素那就表示該生可能是智能偏低,或有輕度以上的智障。

【評論主題】1•請簡要說明:酸鹼指示劑(Acid-Base Indicator)的變色原理

【評論內容】(A)SFBT認為當事人有豐富的內在資源,可以助其解決問題→正向看待個案。(C)SFBT認為諮商者只是助人的專家,個案才是自己的專家→非指導,屬於合作取向。

【評論主題】51. early  (寫出最高級) :____________

【評論內容】(B)生涯檔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與職業、環境,據以做為升學或就業參考用的。

【評論主題】時不我予:

【評論內容】尊重的概念是包容的基礎,因為尊重,我們才可以忍受異類,所以尊重比包容的單位更小。

【評論主題】25. 「學生能依照課堂上所強調的分類系統原則計算數學題。」這是指認知領域教學目標的哪一個層次?(A)知識 (B)理解 (C)應用 (D)分析

【評論內容】Bloom認為評鑑最高,綜合次之。Anderson則將將綜合改為創造,列為最高層次,大於評鑑。

【評論主題】27. 教師在帶領班級體驗學習活動時多少會遇到學生的抗拒問題,下列何者不是教師適當的做法? (A)先協助問題較少的組之後,再處理其他問題多的組 (B)告知組內同學:沉默、失焦或抗拒是自然而有益的反應

【評論內容】教師發現各組有某些共同的抗拒時,向大家解釋這些抗拒的意義。至於各組異質性所產生的抗拒,不論多寡,都交與各組去探索、發展,教師要做的只有指導、解釋與催化。

【評論主題】教師於課堂中對於認真聽課的學生,常會給予他們出乎預料的獎勵,這是屬於那一種增強時制的運用?(A)固定時距 (B)不定比率 (C)固定比率 (D)不定時距

【評論內容】「常」會給予他們出乎預料的獎勵→「常」表示經常,但沒有固定時間,所以答案是(D)變動時距

【評論主題】下列哪一種認知改變技術可以在同理案主觀點的態度下達到駁斥案主認知的效果? (A)打擊羞愧感訓練 (B)蘇格拉底式對話 (C)矛盾意向法 (D)自我肯定訓練。

【評論內容】矛盾意向法:阿德勒學派所發展出的技術,由法蘭克(Frankl)所創,利用矛盾的策略,引導當事人意識與誇大自己不當的思想與行為。又稱之,反暗示法與症狀處方法。

【評論主題】下列有關輔導人員對於自己在諮商關係中價值觀的說法何者最適切? (A)在輔導歷程中輔導人員應完全保持價值中立 (B)輔導過程中輔導人員可以開放的表達個人對於某些與當事人問題相關的價值觀 (C)輔導過程中

【評論內容】(B):輔導人員可以同理、自我揭露,但不宜開放的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須斟酌且最好表示此非正確答案),否則可能有強加價值觀在孩子身上的疑慮。

【評論主題】80.老師給學生一個主題,然後要求學生針對此一主題蒐集相關的資料,加以組織 和描述,與學生討論如何可以做得更好。這是運用以下何種評量方式?(A)學習單評量 (B)實作評量 (C)口語評量 (D)檔案評

【評論內容】檔案評量由"較多"的作品(學習記錄)所組合而成的,兼顧歷程與結果的"靜態"評量。實作評量則是"單一"的靜態或動態學習表現,如設計營隊的分工表(靜態)或實地操作帳篷(動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