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問在 1/(2+√3)與3/(2√7−5)之間的整數共有多少個呢?(A)8 (B)9 (C)10 (D)11

【評論內容】先把兩個分數有理化

【評論主題】10 v. to cross; to transport; to approve(A) refurbish (B) wrench (C) entertain (D) pass

【評論內容】wrench(v.)扭轉、扭傷 entertain (v.)熱情款待、使有興趣

【評論主題】9 adj. chief; leading; main; principal(A) motive (B) head (C) cohesive (D) creative

【評論內容】motive (n.)動機、主旨

【評論主題】3 v. to make an itemized list; to index; to classify(A) load (B) budge (C) credit (D) catalog

【評論內容】itemized(V)列出清單

【評論主題】

【評論內容】1965年美國的「提早開始計畫」(Head Start Program),是為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早期介入啟蒙方案,目的在輔導及增進弱勢兒童的技能,讓他們能與其他一般兒童有較接近的學習起點。此計畫是基於「預防代替補救」的理念,是一種對早期文化剝奪兒童所做的補償教育。

【評論主題】6.王老師擔任學年主任,經常邀請同一個學年老師分享教學方法與策略,形成老師互相支持與專業成長的氣氛。這種做法能提升老師們下列何種動機?(A)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B)表現目標(pe

【評論內容】(A)控制信念:是指個人在生活中對自己與環境之間相對關係的看法(B)表現目標:是指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避免別人覺得自己沒用而學習。

【評論主題】4.小平上課時對老師講話不禮貌,老師很生氣地斥責他,並批評他沒有家教。班上其他同學聽了以後,對老師心生反感,很同情小平的境遇。下列何者最能描述此一現象?(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B

【評論內容】(A)漣漪效應教師獎勵學生良好行為或處罰指責學生偏差的行為時,常會影響鄰近學生的行為,此謂之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美國心理學家康尼(Jacob Kounin,1970)發現老師的管教態度越明確,在其教導下的學生,就會越守規矩,而且此種效果可以擴散到其他同學身上。而老師的憤怒和威嚇並無法改變情況,只會造成學生的不安、焦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

【評論主題】4. 若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B) (C) (D)

【評論內容】a.b都是被除數所以求a.b要把除數X商=被除數

【評論主題】7. 語句完成法與畫人測驗最常見於下列何種測驗?(A)興趣測驗 (B)人格測驗 (C)成就測驗 (D)性向測驗

【評論內容】語句完成法是不是像造句或造樣造句那種可以根據學生造的詞句大概了解學生的想法和個性

【評論主題】15.教師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教材時,先分析兒童學習經驗與活動,再將學習活動次分為較小的活動單元,然後設定課程目標,最後選擇合乎學校情境的適切目標。此屬於下列何種取向的課程理念? (A)專業主義取向

【評論內容】

•專業主義取向:課程即研究假設

•科技主義取向:課程即目標

•建構主義取向:課程即實踐

•經驗主義取向:課程即經驗

•精粹主義取向:課程即科目

•社會行為主義:課程即計畫

【評論主題】23.行為問題的發生通常是基於「獲得注意」、「爭奪權力」、「尋求報復」或「表現無能」的需求和目標。下列哪一句話最能顯示「爭奪權力」的需求?(A)「我要別人對我感到抱歉」 (B)「我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

【評論內容】

• 尋求注意:個體假設只有在大家注意他時,他在世界上才有一席之地

Ex:我要別人了解被傷害的感受

• 爭奪權力:個體假設具有權力才能證明自己的重要性,行為表現有反抗、不服從想要當老大

Ex:我不要別人告訴我該怎麼做

• 尋求報復:個體假設生命對他不公平,唯有傷害別人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Ex:我覺得別人對我不公平、我要別人對我感到抱歉

• 表現無能:個體自認無法勝任,所以會避免任何可能失利的狀況

Ex:我不想跟任何人來往,我什麼都做不好

【評論主題】6.下列何者最具有結合教學、診斷和評量的功能?(A)動態評量 (B)標準化測驗 (C)常模參照評量 (D)標準參照評量

【評論內容】

弗斯坦認為動態評量不在評量過去既有的知識、技巧或經驗,而在於評量學習過程中的改變以及同時在評量程序中包含教學的介入。目的則在評量兒童的潛能發展水準,以了解兒童在問題情境中能力運作的狀況,為教學方式的決定提供有用的訊息。

動態評量最主要的特質

(一)著重學習歷程或認知改變。(二)在評量中進行教學。(三)評量者與被評量者的關係是互動的。